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联吴制楚2 (1 / 2)
(2)晋齐鞍之战
晋灵公之后的晋成公碌碌无为,在位7年,基本上就干了这么一件事:“恢复”了当年晋献公时期灭掉的公族制度。
晋成公恢复公族制度,表面上看是加强晋国帮主的力量,实际上却相反,晋成公的这个“想法”完全是权臣赵盾的主意,赵盾觉得赵穿、赵括、赵同得罪了不少人,自己挂了后,赵家只怕就要完蛋了,于是就向晋成公建议把晋国六卿变成公族,从此享有固定的政治地位。
赵盾虽是建议,可是晋成公又哪敢不从!赵盾感激当年他后妈,也就是赵括、赵同母亲的恩惠,所以让赵括当了赵家的公族大夫。
公元前601年,一代枭雄赵盾虽然厉害,可就是再厉害,也厉害不过命呀,终于有疾而终了!
赵盾挂了,晋成公当然大喜,可是好景不长,第二年他就挂了,算起来,晋成公真正当帮主的时间也就一年多一点,然后是他儿晋景公接班,晋成公父亲窝囊,儿晋景公却是条好汉,他在位期间,晋国出现了复兴。
公元前594年,洛阳一带的周王室发生了一次“王臣之乱”,这次内乱的过程倒也简单,大致是周朝的一个大夫王孙苏和另外两个大夫毛氏、召氏争权夺利,大打出手。王孙苏先下手为强,把毛、召哥俩都给宰了。毛召二人虽死,但是手底下有人,二人的余党发动叛乱,打算为主人报仇,王孙苏见机倒快,立刻脚底抹油,去了晋国。晋国的帮主晋景公听还有这种事,就发兵把王孙苏送了回去,平定毛召二人的余党,安定周王室。
春秋中期是“晋楚争雄”的时代,历时百余年,这段期间,春秋各国大致是这么个情况:“东邪”齐国仗着自己国大力强,并且有着辉煌的过去,所以对晋国若即若离、阳奉阴违,经常干些破坏“**”内部和平的事。当然,齐国人干的最多的还是欺负鲁国,有时候晋国衰落些,齐国狂妄些,还会公然和晋国对着干;“西毒”秦国和晋国看似秦晋之好,其实却是世仇,这两个国家之间没少干仗,同时秦国和楚国利害相同,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倒是不错。
鲁国由于经常受到齐国的欺负,所以就一心一意的跟着晋国混,齐国一打鲁国,鲁国就可以向“盟主”晋国求救。郑国位于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是两国争夺的重点对象,所以郑国的兵祸很多,后来郑国人想通了,采取“墙头草”的方针,谁来就降谁。
宋国也位于晋楚之间,宋国人比较愚蠢,和“楚蛮”又是世仇,所以宋国人有时候会跟着晋国混,有时候又自诩是“周朝的客人”(商朝之后),搞起了“独立自主”,所以宋国没少被楚国欺负。但是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郑国人的“聪明”造成了他们不思进取,自郑庄公后,郑国就再也没有强大过;而宋国人的“愚蠢”却造成他们不断进步,后来到了战国中期,宋国再次雄起,号称“战国第八雄”!
公元前594年,鲁国掌门人鲁宣公为了削弱公族势力,重振掌门人“雄风”,实行了一条著名的改革:初税亩。
所谓“初税亩”,就是废除公田、私田的区别,然后鲁国的土地都是公田,全都按亩收税。
这次改革内容虽然很简单,但是意义却很重大,影响很深远,鲁国将私田改成公田后,只进行了“按亩收税”,并没有其他的改变,这就是,鲁国承认了私田,一般认为,这是承认土地私有化的开端。
鲁国“初税亩”后,中原各国纷纷效仿。
公元前5**,齐国进攻鲁国,同时又欺负卫国,这两个国家的掌门人就一块跑到晋国“告御状”,参了齐国“岛主”齐顷公一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