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秦晋分手2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秦晋分手2 (2 / 2)
        看来,后世项羽的那招“破釜沉舟”,多半还是从孟明视这里学来的。

        晋军见秦兵势不可挡,于是就都坚守不出,秦穆公找不到晋军破绽,在崤山祭拜三天后就班师回朝了!

        (3)称霸西戎

        孟明视终于胜了一仗,报了昔日的大仇、兑现承诺,但是秦穆公却从中明白了晋襄公虽然比不上他爹,但也很有本事,武林盟主的宝座自己只怕是坐不上去了,所以从此之后,秦穆公心灰意冷,就把目标转向西方,最终“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当时西戎王手下有个人才,名叫由余,这哥们的祖先是晋国人,可能是因为当年晋献公大杀晋国的宗室亲戚,所以由余的祖先一路西逃,一口气跑到戎国,这一次,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知道这事后,很是高兴,因为中原人向来视秦国为蛮夷,秦国人又视西戎为蛮夷,所以这个时候,老秦就以“华夏文明大国”自居,趁机向由余展示一下秦国的宫殿珍玩,末了,又了句:“这些东西,你们戎国没有吧!”

        由余看了一遍后,道:“这些华丽的宫殿,我们戎国当然没有,但是不知道你们秦国是怎么有的,如果是老百姓修的,那未免太劳民了,如果是鬼神干的,那也未免太劳神了!”秦穆公一听这话,当时就不乐意了,道:“我们中原华夏各国都用诗书、礼乐、法度治理国家,即使这样,尚不能救世于混乱,你们戎夷没有这些,要治理好国家,岂不是更难?”

        由余也没客气,哗啦啦的就是一大通,大致意思是:“恰恰是因为中原华夏有了诗书礼法,才难以治国!上古圣人黄帝创造礼乐法度,并且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的太平,后来,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就会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正是因为有了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呀!而戎族就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贞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是真正圣人治国的方法!”

        秦穆公一听,愣是服了,然后觉得由余是个人才,想把他挖过来,向手下人一问计,很快就有人给他出了个“反间计”,老秦一听,妙计啊,于是就按计行事,一面把由余扣下来,玩了命的和他唠嗑闲扯;另一面则派人带着财宝、美女和会唱流行歌曲的歌手去戎国,让戎王玩了命的沉迷声色。

        过了好几年,老秦见效果差不多了,才放由余回去。由余回到戎国,发现一切都变了,见戎王堕落了,就玩了命的劝谏,戎王早就忘记他是谁了,因此根本不听。由余见戎王“扶不起”,这个时候,秦穆公又派人到秦国来“挖”他,由余一合计,觉得秦穆公是个明主,于是就“弃暗投明”,炒了戎王鱿鱼,卷起铺盖来到秦国!

        秦穆公虽然干不过晋国,但是打起戎人来,还是绰绰有余的,在蹇叔、百里奚、由余等人的辅佐下,最终把西戎们都打服了。由于西周就是亡在西戎人手里的,所以周襄王知道这件事后,非常高兴,公元前623年,派召公到秦国走一趟,一来是祝贺,二来是封秦穆公为侯伯。

        太史公司马迁据此就认为秦穆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现在有许多学者也这么认为!

        事实上,武林盟主是靠自己打出来的,和有没有周王的任命没有关系,纵观秦穆公的一生,他一直都没有打进中原,只是作了西戎人的头,当了西方武林的盟主罢了,所以他不是中原盟主,不能列位于“春秋五霸”!

        不过无论如何,秦穆公都是一个很出色的君主,尤其是在知人善用、勇于认错、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春秋时期那么多掌门人里,没有一个比得上他!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薨了。秦穆公之后,一直到战国初期,秦国的掌门人基本上都不行,后来秦国为了向晋国报仇,采取了“联楚”的方针,在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秦楚两国由于都是晋国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很不错的!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英文单词中的中国“a”其实就是来自于秦国,因为春秋战国的时候,西方人能接触到的“中国”只有秦国。

        d看就来q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