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城濮之战1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城濮之战1 (1 / 2)
        (1)大战前的晋国

        晋文公即位后,一面继续深化晋国“作辕田,作州兵”的改革,一面积极加强与中原各国的联系,进而称霸中原。

        称霸的机会到就到,不久之后,周王室就发生了王带的“第二次动乱”,周襄王被他弟弟王带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而且还被王带赶去了郑国。周襄王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决定向秦、晋两国求救。晋文公见称霸的机会来了,当然十分热情,于是就派人到秦国,对他姐夫加老丈人的秦穆公解释:“这事我们晋国包了,你们回去吧!”

        老秦是个一心东进的人,按理不应该答应,可他愣是答应了,然后撤军回国。估计是因为此时秦晋两国关系友好,秦穆公不愿意和这个既是大舅又是女婿的晋文公翻脸,也可能是因为秦穆公觉得此时的秦国还不够强大,称霸的事,等等再!反正无论如何,这事晋国包了。

        晋文公的办事效率没得,很快就出兵光复洛阳,灭了王带和王后这对奸夫**,事后在庆功宴上,晋文公请求用隧道作葬礼,周襄王没有同意,不过却把南阳一带,温、阳樊、原等城池赏给了晋文公。

        周襄王赏归赏,可是阳樊、原二地却不服,不归降晋国。晋文公一听还有这种事,也不客气,亲自率军来打。阳樊城长仓葛一看晋军这架势,就知道阳樊城守不住了,于是仓城长就在城头上对着晋军大喊道:“我私下里听,对于中原国家,要用德行安抚;对于四方蛮夷,要用刑罚威慑。这里是天脚下,阳樊城里的人不是史官后裔,就是当今天的亲戚,难道你们还真敢俘虏我们吗?”

        还真别,阳樊城长一声吼,还真雷住了晋军。晋文公是个“作秀”高手,他这次南征并不是为了阳樊这块地,也不是为了城里的那点人(周襄王都堕落到这个地步了,尚不在乎,晋文公岂会在乎?),而就是来“作秀”的,这时听仓城长这么一吼,就答应放阳樊人回洛阳,而晋国只要城池,兑现周襄王的许诺,阳樊人一听这话,于是就都卷着铺盖走了。

        搞定了阳樊城,还有原城,晋文公继续“作秀”,命令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并且扬言道:“如果三天之内拿不下原城,晋军立刻班师回朝。”

        晋文公率领晋军“攻”了三天,愣是没有攻下,其实以晋军的战斗力和当时原邑的守城力量对比看,原地人民根本挺不住三天,不过呢,要是真攻下了原城,晋文公就没法作秀了,所以三天之后,晋文公见原地仍在“坚守”,二话不,率领士兵真的就撤退了。

        当时,据晋军在原城里的探回报:“原地人民已经挺不住,就要投降了。”同时晋文公手下的一些将士也劝晋文公再攻几天。晋文公是来作秀的,当然不会同意,道:“信用,是国家的宝贝、人民的庇护,倘若为了得到原邑而失去了信用,那么以后还用什么庇护老百姓呢?我们晋国,以后还怎么混呢?”

        甭,晋文公这番话听上去还真不错,晋军走后,原邑人民都感动了,于是就来了个“主动请降”,给晋文公的作秀行为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晋文公通过这两次战斗,在诸侯中树立了一块诚信招牌,可以与当年的齐桓公被曹沬威胁,“大义还鲁地“有一比。

        树立诚信的好名声后,对外称霸的工作就提上了日程,公元前633年,晋文公扩晋国两军为三军,设元帅一职(这是我国“元帅“一词的最早使用),三军为上、中、下三军,每军都设一名元帅,一名军佐(副元帅),其中,中军元帅地位最高,是三军的统帅。

        为了方便统治和管理,晋文公还制定出了“军政合一”的制度,三军元帅、副帅既是军事上的统帅,也是政治上的上卿。晋国没有公族(晋献公的功劳),所以晋文公就建立了一个以“六卿内阁制”为核心的领导班,后来演变成了六卿轮流执政。其中,中军元帅地位最高,既是军事上的国防部长,又是政治上的总理,基本上相当于晋国的“副帮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