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晋国的内乱1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晋国的内乱1 (1 / 2)
        泓水之战后,楚成王乘胜北进中原,这个时候,另一位春秋霸主浮出了水面,这个就是晋文公。在讲述晋楚之争前,我们先一下晋国那些事。

        晋国,号称“北丐”,又号称“春秋第一强国”,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就可以明这一点,后来的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韩国、赵国、魏国都是晋国分家分出来的(三家分晋),也就是,七雄里,晋国占了七分之三。春秋的时候,秦国大都是被晋国压着打的,所以如果晋国不分家的话,战国末年,统一天下的未必就是秦国!

        前面我们在提到晋国的时候,都是用“内乱”两个字形容的,现在就让我们把目标转向西方,好好的一下晋国的内乱。

        (1)晋献公

        据当年周成王的时候,曾有一次和他弟弟叔虞游玩,周成王拿起一个桐树叶剪成圭形,放在弟弟的手里,随口:“我就拿这个封你作诸侯吧!”

        这句话当时恰巧被一个史官听到了,史官就要求周成王兑现诺言,周成王:“我是开玩笑的。”史官脸色一沉,道:“天无戏言。”

        就这样,周成王被迫履行诺言,把唐地(今山西一带)封给了弟弟叔虞,侯爵。这就是“桐叶封唐”或“桐叶封弟”的故事。

        后来叔虞的儿把国都迁到晋水旁,并改国号为“晋”。晋国,这个“春秋第一强国”就是这么来的。

        到了春秋,晋国传到了晋穆侯,他有两个儿:大儿叫仇,儿叫成师。晋穆侯“薨”了后,大儿仇接班,史称晋文侯。晋文侯,挂了,然后他儿昭侯接班。晋昭侯即位后,就把曲沃城封给了叔叔成师。

        后来到了公元前678年,成师的后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由曲沃统一了全国,也就是地方把中央吞并了,统一之后,晋国的第一任“丐帮帮主”是晋武公。

        读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就有疑问了:郑国是伯爵,齐国、晋国是侯爵,那么为什么郑庄公、齐桓公、晋武公、晋文公等人都称“公”呢?

        这个原因很简单,据《尔雅》记载:“公,君也!”也就是,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等人虽然也称公,但是他们的这个“公”不是公爵,而是国君。同时郑庄公是郑伯,不能称郑公,齐桓公、晋文公只能称齐侯、晋侯,不能称齐公、晋公。宋国等本就是公爵,所以宋襄公可以称宋公。

        晋武公当晋侯仅仅一年就挂了,然后他儿晋献公接班。晋献公,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哥们,而且手下人才济济,晋献公鉴于“曲沃公族吞并晋国中央”的教训,觉得在政治上,亲戚压根就靠不住,相比之下,反倒是外人更好用,所以晋献公即位后不久,就设计把晋国的公族全都干掉了,《左传》上的法叫“尽杀群公”。

        从这个角度上讲,晋国和齐国有点像,都是重用外人的国家。重用外来人才可以保持国家富强,人才辈出,但同时也会导致外人坐大(总之一句话:这年头,谁都靠不住!),齐国是“田氏代齐”,晋国是“三家分晋”。

        晋献公消灭公族后,就开始扩军备战,走上了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

        公元前661年,晋国设立上、下两军,扩大了一倍的军力。据统计,晋献公的时候,晋国对外作战,一共消灭了17个诸侯国,其中以消灭虢国和虞国的“假道伐虢”故事最为有名。

        虢国一共有三支:东虢、西虢、北虢。东虢为郑国所灭,西虢为狄人所灭,晋国灭的是北虢。

        当时晋国在北,北虢在南,两国之间夹着一个虞国。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出大将里克、大夫荀息借路于虞,然后伐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