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居功至伟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0章 居功至伟 (2 / 3)
        “皇后?如果晋朝跟蜀国一般,由一个宦官当政,所有亲信全被排挤,不顾国家大义,肆意妄为。即便是财富过人又如何?终究不是家破人亡?那刘禅不还是最终成了亡国之君?如果自私的下场,是成为亡国之君,那我又为什么要自私?反正我的大姐夫和大姐是想帮着晋朝完成统一大业,完成曹孟德都无法完成的统一大业,我又为什么要从中作梗?再等我大姐夫和大姐完成了这个任务,他们都是不惑之年。而跟随他们的将领,如果被陛下和我那未来的夫君所重用,羊祜,你是君恩大,还是皇恩大?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最多活二十年,一朝子一朝臣,谁能保证下一个子善待这群老臣?一个而立之年正当年的人,最多活三十年,这些老臣安排子孙,福荫子孙都来得及,甚至能够安排三代同堂共事,那么这样的皇帝,又有哪些老臣不牟足了劲儿的协助和支持呢?”

        贾南风的眉眼带着精明和干练,“我大姐夫不过是帮我和我那未婚夫司马衷打江山罢了,他输在了年级上,也输在了一统江山之后便是垂暮之年,垂垂老矣不被人所支持。正如羊祜你,已经四十岁了,垂暮之年将至,就算做出一番事业,追随你的,又有多少?”

        贾南风呲着牙,将怀里的宣纸递给他,“这是我写的,你且看一看。我相信你是曹孟德那首《龟虽寿》的人物,定然是绝对不服老的,更愿意廉颇老矣尚能吃肉,更希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贾南风温柔的声线,幽幽的了起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羊祜伴着贾南风的话语,挑起眉毛,展开信笺,只见上面写道:

        陛下,这东伐吴国实非易事,必然要十年五载方能实现。虽然晋朝初建百废待兴,然则开疆拓土自古便是郡王之志。这东吴长居上古九州之扬州,扬州者,神州也。这神州之地,自古便是吴侬软语之乡,上古伊始便是鱼米丰饶之地,比之西秦的蜀地,更是下粮仓之所在。

        上古开始,蜀地为屯粮之地,然则蜀道难难于上青,即便都江堰成就了蜀地丰粮,可是穿山凿洞,军粮运转亦非易事,故而大大降低了这蜀地粮仓的重要。

        这冀州之地,中原之所,子之域,粮草充足,可是此地一马平川,若是遇到黄河改道,更是洪灾千里,难以招架,若是碰到戎狄强攻,便是血流成河,犹如进入无人之地般轻易,比如汉献帝被凉州军所劫持。故而这冀州粮仓虽是粮仓,却是财露白招贼惦,难守护非军力。

        这扬州之地,长江灌溉,鲜有洪涝。舟船方便,百姓蛮化,非水战不能胜之。而下多是旱兵强将,鲜有水兵高手,故而扬州自古以来便是易守难攻之地,更是运转粮草便捷之地。所以这扬州吴国之地必须要夺下来,而且要彻底的夺下来。

        臣听闻上古有兵法云,上善伐谋次善伐交下善伐城。

        何为伐谋?伐谋者,在于民心所向。屈人而不战之兵,便是感人肺腑,令人放下武器,放弃抵抗,终得胜局。比如那四面楚歌的背水一战,那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想着破釜沉舟,故技重施,却不曾想那汉朝开国之君刘邦令人吹奏楚歌,四周楚歌让浴血奋战的战士想起对面刘邦的军队也是老乡,故而这项羽毁在了四面楚歌,也毁在了虞姬身边,自刎以谢下。

        这上善伐谋,自古有之,而臣也有一计谋。臣与那吴国的大将陆抗,自幼便是好友,更是父母辈的结义兄弟之子。这陆抗是吴国的国本,而他必然也会潜移默化,随着臣的劝而兵不血刃的败给臣。再这吴国与晋朝的交接之地。

        这吴国与晋朝的交接之地是荆州,这荆州之地有荆轲这般血气方刚的勇士,大多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义气之辈。这地方的百姓,崇尚仁义,更崇尚宽仁。臣请求去荆州做荆州牧,教化百姓,让百姓知道我晋朝的慈悲和仁义,让百姓知道,晋朝的君主爱民如子,而吴国的孙皓杀伐成性。孰是孰非,谁好谁坏,百姓当下立判。

        陛下,这自古以来,臣子便是陛下的一面旗帜。好的臣子,可以让一方百姓挚爱晋朝,崇敬陛下,让陛下的社稷稳固如金汤;而这坏的臣子,可以让一方百姓憎恨庙堂,肆意诽谤,让陛下的社稷犹如黄巾起义,揭竿而起,四处烽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