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4 东海扬尘 (1 / 4)
南乌稽港。
苏飞先筑釜山,再筑南乌稽。可谓轻车熟路。渔村百姓,更是欢天喜地。一夜之间,竟为汉人。
四夷皆以汉化为荣。可不是说说而已。
对蓟国而言。渔村百姓,与对马岛夷,作用类似。乃是传播汉风汉仪的重要媒介。试想,比起高不可攀,语言不通的汉家儿郎,这批先被接纳的同伴,自然是指路明灯。脱离苦海之最佳摆渡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抱团取暖,族群大略如此。
自蓟国立港以来。无人问津的渔村,旧貌换新颜。远亲近邻,皆来投奔。今人已破万。
那句话怎么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名渔村,火爆之极。非亲见而不可想象。造城、造楼、造港、造船。脚手架如林而立,物料堆积如山,身穿蓟国工匠防护服的南沃沮人,穿行于各大工地。日赚二百大钱。
且苏司马已许诺。客庸满三月,可先“分宅入籍”。
敢问匠师,汉人宅院是何模样?
蓟国匠师随手一指:如船上重楼,搬到地面。
“嘶——”一群野民齐声抽气。我家大王亦未有如此高楼!想都不敢想啊。有道是“仙人好楼居”。近仙而居,乃无上福瑞。得汉人如此厚待,化外野民从此心悦诚服。当然,坚船利炮亦必不可少。恩威并济,切记。
“大隐在朝市,仙人好楼居。方平今白发,未许见麻姑。”
这日,便有南沃沮信使,快马入城。言,高句丽王伯固,已被俘获。
苏飞大喜,亲往沃沮城,将高句丽王伯固,好生接回。好言宽慰,沐浴更衣。又献珍馐美馔,以王礼相待。趁六神归位,再将家眷安然无恙等诸情,如实相告。
高句丽王伯固,遂安心。蓟王果然有礼有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