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野火将熄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7 野火将熄 (1 / 5)
        
?田丰的意思是说,在西凉择一地,置军营。将弛刑徒皆聚拢到营中,进行军事化的管理。如此一来,家人便不用跟着徙边,省去辗转之苦。

        此法,确比‘流徙三千里’轻,又比‘完城旦舂’刑重。算是折中之策。

        可三十六部羌渠仍有疑问。

        便有羌渠起身奏道:“若青壮皆入营,寨中只剩老弱,劳作繁重,恐难独活。”

        可不是么。壮劳力便是此次乱军主力,十万青壮皆为弛刑徒,若皆被抽调到大营做苦力,寨中只剩老弱妇孺,如何能独活。

        刘备乃仁主。虽惯掠人家小,却从未滥杀。若施此刑罚,许多羌人长男家中妻儿众多,即便不会死绝,凡因缺衣少食,而至凋亡,刘备亦难辞其咎。

        暗自沉思,刘备看向荀攸:“公达可有良策?”

        “或可‘流徙三百里,完城旦舂’。”荀攸答道。

        “哦?”刘备似颇有意动。

        汉时,完城旦舂为四岁刑。犯人不限于筑城、舂米。还需从事其它劳动。且城旦舂干轻活与重活时的粮食供给,亦不等同。从工种上分类,亦有不同。如“工城旦”,乃是从事铸造的工匠。视个人情况及劳役需要而定,不一而足。

        “如何流徙三百里?”刘备再问。

        “三百里,仍在西凉境内。诸位渠帅皆言‘故土难离’,如此距离,正当适宜。且完城旦舂,不过四年期。并由官府提供口粮,驻地。一家人吃住无忧,当不会有失。”荀攸再答。

        “如何施为?”见三十六部羌渠纷纷点头,刘备三问。

        “可分为三类:‘城旦’、‘工城旦’、‘农城旦’。”荀攸解释道:“‘城旦’筑城,‘工城旦’铸器,‘农城旦’务农。”荀攸三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