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圈地为邑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 圈地为邑 (3 / 4)
        想起来了。若能带回黄金万两,为何只给我一辆安车?

        常侍害我!

        留在此地,更是如坐针毡。一片不毛之地,何谈封赏?又哪还有脸要钱?

        万一恼了少君侯,小命不保!可空手而回,圣上当面又该如何?如此进退两难,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天亡我左丰!

        小黄门的内心独白,刘备不可能知晓。

        圈定封邑后,这便命潘鸿、朱盖携水军良匠整日泛舟大泽,下水探查。将水下诸情汇总上报。

        水大无妨。岂不闻‘桑基鱼塘’。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一种十分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

        大泽水路,渐被摸清。

        水泽下有一深渠,名曰:督亢沟。人工开凿水道,称之曰:沟。《周礼》: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六尺,谓之沟。

        督亢二字,乃为中央隆起,周围凹陷之意。督亢泽所处地域为督亢腹地,泽虽为洼地,然,居中且稍高于周边的隆起,丘陵水浅。可行灌溉之便。督亢地名,既源于此,又与引水灌溉工程有关。

        涿地近山,颇多丘陵。古人利用地形,开凿督亢沟。将巨马河水东引。将河水引至督亢泽,泽苞方城县。督亢泽径五十里,可大量蓄水。故而督亢泽又称督亢陂。陂为泽边障水之岸。《淮南子·说林训》:十顷之波,可灌四十顷。这说明,古时督亢泽的周边,有人工修筑的障水堤岸,可使水位抬高。水浅时,通过支渠引水自流灌溉。水丰则通过下行的督亢沟泄入巨马河。

        《魏书·裴延儁传》:“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废毁多时,莫能修复。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延儁谓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溉田百万余亩,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