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不胫而走 (1 / 4)
是否豪杰,此事可窥一斑。
萍水相逢,无有预谋为其一。盛宪前途未卜,心怀忧思,是其二。蓟王一眼窥破,仗义相助乃其三。
此事,看似儿戏。乃出江湖草莽,而非王者所为。实则,蓟王自有所虑。
盛宪少举孝廉,补为台郎,与孔融相约兄弟,所经所历,足够担保。被长涂二龙之刘繇,先举吴郡太守,二举入朝为官,一而再,必有治世之才。且出身尚书台,对政令法规,往来公文,一清二楚。足可一用。
更加葛城令司马朗,婉拒迁升勃海相,此生只愿为蓟吏。大位空悬,于(勃海)国不利。蓟王信手拈来,既解人之困,又救己之急。于人于己,二全齐美。
更有一石三鸟。既解盛宪之困,又助孔融扬名。
一言蔽之。礼法道义大框架内的不拘一格。便是此中真谛。
果不其然。送别旧友。孔融欣然提笔,以《论盛孝章书(注)》,答谢蓟王。其中“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之句,遂成典故“不胫而走”。
投桃报李,(大)丈夫(所)为也。
仁人志士,无不心折。
史上,太史慈辟祸辽东,孔融为北海相,常助其赡养孤母。待太史慈归乡,逢孔融为管亥所围,危在旦夕。母遂遣太史慈,匹马单枪,前往救援。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此便是我煌煌天汉。
待不胫而走,便传关东。会宾客大宴,扬州牧刘繇将蓟王手书,遍示宾客。众人无不慨叹。蓟王亦未曾忘盛宪旧主也。
何为王者。
四平八稳,面面俱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