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百官承式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百官承式 (2 / 4)
        君轻,非指“一君轻”,而指“人君轻”。人君,便是黎庶之主。言指整个封建上层建筑。

        连接“民贵”与“君轻”,维系整个封建体制,有序运转,便是百官承式。

        故儒宗言,吏治为本。

        报亭张贴,观者如云。众说纷纭,各有体会。

        然儒宗言中所指,封建等级,毋庸置疑。与之相匹配,尊卑秩序,显而易见。

        若有黎庶自比人君,则低贱。若有人臣自比君王,则位卑。正因一人一家,非众(贵)也。

        一门之利,孤悬于众门之外;一家之言,孤立与家国之侧,则轻且贱。

        若有狂徒,胆敢自拍胸脯。妄言我比君贵。何其贱也。人人得而诛之。

        蓟国《二十等爵》,士农工商,国之石民皆有进身之阶。岂能认人诋毁,动摇根基。比起后世皇朝,惟钱论贵贱,惟权衡尊卑。交易权钱,合污同流。

        蓟国爵制,何其明也。

        一言蔽之。封建时代,剩余价值如何分配,阶级差异如何衡量。出路有二。以汉末为始,蓟国奔向帝国,关东渐趋门阀。

        新任幽州牧李进,冀州牧徐璆,并州牧羊续,入幕府奉命拜官。而后入王宫觐见,蓟王好言勉励,各授蓟王宫舍人之宫职。如此,既为幕府属官,又为蓟王家臣。

        蓟王以辅汉大将军,兼督四州。故四州官吏,皆出幕府。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高祖于先,世祖居中。蓟王乃出汉室,食君俸,便是食汉禄。两汉四百年,义理传承有序。于时人心中,尤其名士大儒,巨贾豪杰,心中持重,可想而知。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两汉义节,旷古烁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