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宋军制 (2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章 大宋军制 (2 / 6)
        当然,**料的马可以不分季节作战,而草原马则有季节局限性,冬季掉膘,春季回膘,夏季不增不减,秋季草结籽的时候马增膘最快,所以游牧民族最喜欢秋季之后进攻中原,那时候战马最有力气。

        卫青霍去病当年大败匈奴,就是利用匈奴马这个特性,春季烧匈奴牧场,让马无法上膘,马不上膘便没力,匈奴又拿不出那么多精料喂马,故而在战斗力上大打折扣,被汉军一路顺着水草打的找不到北。

        马**料,也要混合着草料,对肠胃消化好。按照大宋时下的养马法,平时一匹马要吃三名兵的口粮,战时则加倍,一匹马要吃六名兵的口粮。

        换句话,六千骑兵,连人带马,要吃四万二千人的粮食。

        这一万多兵马,从东京出发,人吃马嚼,辎重部队稀稀拉拉绵延了二三里,臃肿厄长。

        但这是大宋的特色,边军人数不宜过多,够防御便好,精锐兵马全部放在东京,一旦要出征,队伍便从东京出发,中间消耗钱财无算。

        花钱都是事,如果遇到边关大战,东京紧急调军队去支援,也要耽误路程。所以北宋末年各地贼寇起义当地官府压制不住,只能干等东京兵马来剿。

        据,集兵东京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将造反。

        另外,宋朝实行募兵制,要挑选合格健壮的青年入伍,面上刺字,是为终身制士兵。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造反。因为青壮年都在当兵,遇到灾荒年,那些老弱病残想造反也造反不了。

        还有,宋朝各州府驻军和中央禁军实行换防制。

        士兵入伍,先是被各位枪棒教头训练武艺,训练合格后,再编入各个军营。编入后士兵番号不变,但将领和驻地经常换,通常是两年一换,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将分离。

        就像这次童贯带的兵马,是去换防渭州禁军的,而渭州禁军打完直接驻扎湟洲,都是枢密院那班人提前计划好的。

        据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武将造反。

        王汉便在心里问,宋太祖是怎么想的?他就这么害怕武将造反?难道他个开国之君,连国家稳定的基础是什么都搞不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