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洗脑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洗脑 (1 / 2)
        郡公在魏晋是实封,有国有相有封地,齐帝十多年前坐稳江山后,便将五等爵位的实封全改成了虚衔,又在郡公之上设立了国公,将开国从龙之臣的爵位上转一级,更显尊荣,却并不封国,但是封邑还是有的,这八千六百户便是西河郡离石城的民户。陆峥目前可是一个山大王,但西河郡处于险要之地,数次被胡人攻破,郡废了又设,设了又废,穷的叮当响。

        他从太原调了些人过来充当西河郡军官,其中不少本是太原府的,比如杨展鹏,谢俊力,这会儿都被提了校尉,又从阳平营调了些人,这才将西河郡守军各级军官配齐。此次大捷,出战的固然收获颇丰,但在楼烦关和雁门关守关塞的因为新收了西河郡,也都有了上升的途径,因此皆是兴高采烈,对陆峥更是忠心耿耿,之前太原府的军官也都归了心,将自己视为这个蓬勃兴起的军事集团的一员,多次的协同作战,让阳平营和太原府的人都有了同袍之谊,相互之间嫁娶不少,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集体。

        因为剿灭了天下第一世族太原王氏和赫赫有名的令狐氏,大量闲散土地都被释放出来,全是上好的水浇地,并州其他各地的世家豪族对陆峥也是极为畏惧,忌惮颇深,张伯益再去购地,这阻力就了许多,现在只等明年春耕前将屯田兵营建立起来,再从太原府兵中选拔军官出任各处,对并州各郡的府兵进行训练。太原府兵营就如同一个军官学校,为并州各郡输送各级军官,太原府兵见到身边出色的同袍全都升任各地武官,原本懒散的皆是懊恼不已,再训练时都是拼了命的折腾自己。

        识字学堂扩到了十几所,日日都是人满为患,霍泰的军功早就超过了出任队正所需的,此时却还是一个的什长,他拿出了十二万分的心血去学汉字,几个月下来竟也能读写一千来个,不过他却不敢言明自己是敕勒人,别人问他籍贯,他便是云中汉人,太原府兵对戎狄仇恨极深,若是乱讲话,半夜兴许会莫名其妙丢掉脑袋。

        这全拜那太原虎贲军报所赐,每月一期,分发各队,要求队正诵读,各凭自愿写读后感。读后感写的好的,还有机会送至陆将军处,得到他点名道姓的犒赏,给上官留下了印象,以后若有升迁机会,总比他人要多些便宜。

        他用那刚认识的一千多个汉字看过两回,太原虎贲军报的大字下,是陆将军亲自写的军歌,名为虎贲锐士谣。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永嘉耻,犹未雪。臣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里面虽有些字他不认识,不过唱的多了,也都会读。士兵们最喜欢的两句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却吓的不轻,于是更加坚定,绝不能出自己出身,免得被吃掉。军歌下面,是各营各队的饷银发放情况,胜仗犒赏情况,各营各队军官升迁调转情况,再下面,便是战死同袍的千秋功绩,读来潸然泪下,但他却不记得河南地之战中有过那么多千回百转的英雄事迹,许是和自己所在的战场离的太远,没能留意到。最下面的,便是汉人历史上的各种厉害的文臣武将功绩,他便是从这里得知和自己同姓的那位霍大将军的丰功伟绩,来也奇怪,这位霍大将军杀的都是自己的祖先,可读着读着,竟然内心会盼望霍大将军的胜利,直到听到霍大将军饮马瀚海,直捣匈奴老巢,占了他们祭天的祭坛,封禅狼居胥山的时候,他和齐人士兵一样的激动,喊着,“大丈夫便该如此。”

        后来他想,大将军也曾在军报中写过,很多戎狄本是夏朝后人,和汉人同宗同源,不过被商朝击败后,远走大漠,和真戎狄沆瀣一气,忘了自己的祖宗,对同胞大开杀戒。然而不知者不为罪,这些戎狄若是正本清源,弃暗投明,便要当做同胞一般亲爱,又列举了执掌突骑的出连花托将军为例,据查证,他的祖先竟可追溯到黄帝之昌意的第三,迁居北地的悃,帝高阳氏的弟弟,跟以前中原的一个大国楚国国君是亲戚。出连部霍泰是听过的,在库莫奚人那里也不是什么显赫的大部落,却没料到这姓氏的出处竟然这么贵气。

        我长的和汉人并无二致,又不是丁零人那种煞白皮,祖宗自然也是那个昌意的后代,不定和那楚国国君还是亲戚,同袍们,大将军便是楚人,大汉皇帝也是楚人,那楚国,定然是个了不得的大国。我这便算是认祖归宗,他们的胡虏和匈奴自然和我无关。日复一日,霍泰便越是坚定了这种想法,到了离石城,他手底下的士兵讨好般问他籍贯时,他坦然道:“云中人士。”

        张伯益派出许多人深入到齐秦两国间,散布并州有大量闲置地分发给军户的消息,赋税又轻,还现钱收购棉花,有衣有食,近乎于人间天国,只是需要家里男人参军罢了,太原府兵百战百胜,立下战功脱了民籍的比比皆是,走在街上,一个不起眼的人不定就是朝廷的仁勇校尉。原本肆掠齐国的各地流民,甚至还有落草的强盗都陆续赶来投效,原本荒凉的边陲之地,竟然人丁繁盛起来,各地商人也是纷纷前来开设商号,还有许多商人消息灵通,带着巨款过来等着收购棉花。

        陆峥能改进织机,这些精明的商人自然也会,不过陆峥却没有什么垄断的想法,自己的棉织厂,靠的是规模化生产节约成本,便是有人竞争,利润也比他们丰厚。更何况,只有因为利润吸引而来的商人才能将棉花种植迅速推广出去,那时,幽州也可成为人丁兴旺之地,更能为以后平定高句丽打下基础,不会再像隋唐一样,到了冬季就得撤兵,不然士兵便会冻死。

        幽州虽是九州之一,汉人故土,不过如今齐国防御重心不在此处,高句丽便迅速蚕食辽东,如今,大半辽东之地,辽西走廊,朝鲜北部都落入其手。汉四郡中的乐浪,临屯,真番郡早已被吞并,玄菟郡也有一半被其占据。高句丽人和敕勒人,库莫奚人,鲜卑人不同,他们不是游牧民族,而是和中原一样的农耕民族,并且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终究要嫁接中原的文化和行政体系,但高句丽不同,从文化上他便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甚至不可能短时便能消灭。中原混战,军队战败城池往往便会陆陆续续投降,但高句丽却会逐个城市抵抗到死,除了不断的消耗它,拼国力,长期袭扰,没有一蹴而就的法。

        中原王朝消灭高句丽,那是从东汉到唐高宗时期便不断拉锯,花费了数百年时间才彻底做到。对高句丽,像隋炀帝那样搞什么仁义之师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曹魏和唐朝一样,精兵突袭,灭国屠城,从不屠城的唐太宗对高句丽都动用了活埋屠城的法,可见其顽固。

        在陆峥原本的时空线里,高句丽是个强大的敌国,唐初,人口达到了五六百万,而唐朝同时期人口也不过一千五百万。历史上我们熟悉的辽国,大部分时期人口不过四百多万,正规军十万,而高句丽,正规军十五万,战时加上民夫辅兵,能拉出六十万人。高句丽人和蒙古人不同,占地看起来不多,却是吃掉一块就消化一块,占领一块地方便建立一个堡垒要塞,再以此为基地继续侵吞,同时屠杀驱赶辽东的汉人原住民。看起来不可怕,是因为隋唐两代皇帝的眼光远比宋明要高远的多,在还能消灭的时期便倾举国之力将之消灭了,否则,便是宋之辽金,明之女真的祸患。

        “而我日后若要建立一个以继承秦汉自许的国家,必然要恢复汉四郡,如此,才能让天下人心悦诚服。消灭高句丽,最好是拉拢契丹,突厥,柔然,库莫奚各部,一起攻打,打下的财物和女人送给他们。高句丽,可远比这些松散的部落联盟难对付多了。”

        陆峥的神思正在遥远的辽东晃荡时,张伯益来了,他如今已是并州长史,日常便是替陆峥操持屯田经商之类的事情,这人确实心思谨慎办事牢靠,而且聪明,只要领会陆峥意思办事便能妥帖。

        他略微抬高一点声音,躬身道:“郡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