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财货山积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财货山积 (1 / 2)
        西汉时长安城中就已经有了以物质钱的当铺,不过当时以商人经营居多,而且规模不大。

        到了南北朝时得到了发展,寺库是常见的质赎机构。

        和尚有钱,有钱到可以吃肉养奴婢夜夜笙歌的地步,许多信佛的施主将钱物送给寺庙以求修成正果,和尚就用这些放在寺库里的闲置资产进行典当。

        隋的时间太短,质赎行到了唐又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原有的寺库之外逐渐有了民营和官营模式,民办质库以商人地主涉足为主,放的贷也不多,至少相比起官营和寺营的质赎行要得多。

        民营的质赎行是自负盈亏,而官营则以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居多,横行大唐几十年的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之一,她在长安城内有好几处豪宅,其中就有几处开了质库。

        有权有势的人能找禁军和府兵看院,但民营的质库就没那么多钱请保镖来看家了,基本上所有的民营质库都建在有高墙保护的东西两市里,市内有街使巡视。

        商人逐利,好放**,贞观年间宰相房玄龄曾在唐律中规定凡质举收利存息不得超过五分,放息不得超过十分,并且不许利滚利,利上利,如果违反则官不理会。

        到了开元年间,民间牟利房贷行事更加多样,已经到了伤民本的地步,甚至还要播下公廨钱给各个机关置办“僦柜”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唐的官员以权换利的习惯就是这么养成的。

        商人太爱钱了,但是他们有钱却不知道该怎么计划,有了钱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才会变得穷奢极侈,官员本来是该指导商人怎么花钱的,却跟着一起逐利。

        为了钱,真的是什么都肯卖了,民营的典当铺叫寄附铺,王守善和赵岚志在这里碰到了不少离京致仕的清贫官吏,他们将官服给当了,换了回老家的盘缠。

        王守善看着柜台后面那一身身青绿色的丝绸官袍,心里顿时觉得就像在滴血。

        唐的官吏朝服三品以上穿的是紫色,五品以上的穿绯红色,七品以上的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五品以上李宰相动不得,五品以下却可以,其中七品到九品他动得最多。

        官员都是要经过考核才能上岗的,可是现在有钱就能买到,原本一个官职要身兼数职,换了个庸官上任就将一个人的工作分给了副职,这些人大多数都以亲吏的身份工作,俸禄由正职发,而正职则什么都不干,专心官场逢迎,这么做不仅分了权而且还能让几个副职彼此监视竞争,怎么想怎么划算。

        当官是为了享福的成了李林甫这一派的座右铭,他们人多势重,而张九龄这一边则势单力薄。

        吵架的时候还是人多的那一边容易胜出,更何况那些人辩才了得,黑的都能成白的,清流引经据典出来的典故喜好武艺的李隆基有时没听过,士大夫吵架哪里是市井泼妇的对手,于是清流越来越不受到重用,底层官员们便辞职不干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