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永和踏青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永和踏青 (1 / 4)
        只要有一口饭吃,农民一般是不会反的,之所以会反完全是被逼得活不下去,大家为了活下去才铤而走险的。

        李隆基没昏的时候还是做了很多好事,因为前几个皇帝太软弱昏庸,贵族好奢之风盛行,他上台后在开元二年就曾经下诏: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宜令有司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锦绣。同时,罢两京织锦坊。同年九月又下诏禁止厚葬,并认为厚葬无益亡者,有损生业,坟墓茔域,务遵简俭;凡诸送终之具,并不得以金银为饰。

        开元初年的时候是真正的盛世风气,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全国停止了饥荒,百姓也开始安居乐业,逃户的数量开始急剧减少,有了安定的生活谁又想跑呢?

        李隆基曾经是个明君,但现在不是了,他没有输给任何人,他输给了他自己,偏偏他又是个听不进去忠言的人,所以盛世起源于他,最终也终结于他。

        南衙基本已经烂透了,除了以众暴寡收拾一下强盗偷外几乎没有战力,豪强富户请得起浮浪人做食客,老百姓就只能靠自己和邻里了。

        和孩们一起吃完早饭后,除了几个负责整理药材的道童,其他人都跟着大师哥道清一起去上私学去了。

        强壮的田舍汉尚且吃不到饭,认得几个字又考不到功名的读书汉就更吃不起了,这位在永和坊内当私学先生的朱汉良就是其中之一。

        商人只聘有用的人,算学是最紧缺的,但朱汉良不会,他只会四书五经,为了报恩他免费给道观的孩童上课,附近穷人家的孩想要来旁听可随意,不过要自带沙盘和午饭。

        有钱人家的孩练字用的是蜀纸徽墨,他们用一根竹枝一盘沙就可以了,字怎么写不是写,非要用好文具才写得出好文章吗?

        朱汉良恨商人,因为他们为富不仁差点把他饿死,他对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非常固执,王守善觉得他这样教孩不是件好事。

        他身上的戾气太重,希望净行大师能除掉他的心魔。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孩们开始上课了,王守善觉得这个永和坊真的就像是世外桃源,至少比外面繁华但满是铜臭味的市井要住着舒服多了。

        永和坊穷啊,连路都是泥烂的,不像大坊一般铺了青石板,但王守善却有种正在踏青的感觉。

        道清没有上学,他主动带着王守善在阡陌间到处转悠,田舍汉有了地就开始种粮食栽菜,虽然种地的都是老农但要实现自给自足似乎不是问题。

        “你们有肉吃吗?”王守善觉得这路似乎该平整一下,路太烂不仅老人出行不便,而且晚上巡逻的时候容易摔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