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明争暗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明争暗斗
        李郁把涿州的事情都安排的差不多之后,才率领大军北上幽州,斥候晒出去了三十里地,随时回报周围的情况,又令人去给居庸关的郭仪传令,令他领军前出居庸关,监视幽州东北方向和檀州方向的契丹人。

        百十里路一天即至,天色将黑的时候,李郁带大军进了幽州城,在范阳节度使府内,接见了留守幽州的范阳镇官员们,当看到带伤前来拜见自己的静塞军兵马使秦鹏的时候,拉着秦鹏的手,安慰了一下秦鹏,又询问了一下秦鹏的伤势如何,把那些范阳镇的其他官员羡慕的要死,当听到秦鹏自己的伤势无大碍的时候,就让秦鹏先回去歇息,等伤养好了,还需要他去打头阵,北出长城讨伐契丹的时候,把秦鹏高兴的差点又把伤口挣开。

        由于契丹人未能攻破幽州,李郁也不担心幽州估计幽州的损失也不会太大,除了让幽州刺史安抚城中百姓之外,又令幽州别驾还有长史南下莫州和涿州两州,敢在春耕种前帮助两州百姓重建家园,要是听到两州有一个百姓饿死的话,当然拿你两人是问,但是干的好的话,本王也定然会在皇上那里为你两人请功,一顿萝卜加大棒把两人哄的高高兴兴的下去了。

        李郁让众人都散去后,自己独自坐在书案后,提笔给皇上写了封急报,询问了自己委托工部打造的铠甲之类的东西何时才能送到幽州,然后又把自己准备在幽州招兵练兵,等到夏秋交替之际北出长城讨伐契丹的计划详细的跟皇上回报了一下,接下来就是自己对于此次范阳兵马在辽东大败的猜测,又请求皇上把在居庸关的郭仪和麾下的一万兵马一起划给自己听用。等到写完之后已经是半夜了,拿信封把急报封好,走到大堂外让顾北山明日一早就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活动了一下经骨,看着漆黑的夜空,去年除夕前离开离开长安,这都已经将近两个月,马上就要春暖花开了,也不知道终南山上是否已经花开了。而此时的终南山上,辛玉也高兴的眺望着幽州方向,几日前从长安传来的莫州,涿州大捷的喜信,已经有人特地送到了终南山,跪在三清像前为李郁祈祷的辛玉,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的在三清像前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

        皇上在收到莫州大捷的捷报第三天下一早又接到了涿州大捷的捷报,高兴的让高力士传令今晚在宣政殿设宴,庆贺李郁北上两战两捷,群臣都没有了之前的压抑之气,大家都高兴的举着酒杯相互,唯有李林甫神情没落,李郁胜仗打的越多,这就越明自己这个丞相之前进言求和就更可笑,想着想着就更可恼,一杯接一杯的喝着闷酒。

        本来坐在离李林甫很远的杨国忠看到李林甫独自一人一杯一杯的喝着闷酒,结合这几天朝中的流言蜚语之后,心中猜到李林甫郁闷什么了,笑咪咪的端着酒杯走到李林甫身边道:“丞相大人为何闷闷不乐?可是因为魏王李郁连战连捷而烦恼?”

        李林甫抬头看了一眼往自己面前凑的杨国忠,然后端起酒杯和杨国忠饮了一杯之后,笑着问道:“杨大人此言差矣,本相身为大唐宰相,岂会因大唐将士们打了胜仗而闷闷不乐。”

        杨国忠心中暗骂了一声老狐狸之后,又笑呵呵的在李林甫的耳边道:“如果丞相大人真有忧虑的话,下官或可帮助丞相大人排忧。”

        李林甫听了杨国忠的话后,又抬头看看正在和皇上郎情妾意的杨玉环,心中琢磨到,不定这个杨国忠真的能帮上忙。

        就在大家交杯换盏的时候,一位羽林军校尉进来回禀道:“启禀陛下,幽州有八百里加急来到,要面呈陛下。”

        皇上听到幽州来的八百里加急,心中咯噔一下,是急报不是捷报,难道李郁在幽州战败了?赶紧放下搂着杨玉环的道:“赶紧把人带上来。”等到拿到幽州急报之后,赶紧打开信封,看到是李郁的亲笔书信,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后,让高力士把信件转给太李享和丞相李林甫看一下。

        杨国忠没有离开,站在李林甫身后和李林甫一起看完了李郁的急报,然后在李林甫耳边轻声道:“丞相大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还请丞相大人速决。”

        李林甫看了急报之后第一感觉不是为李郁准备北伐契丹的魄力所折服,而是感觉李郁是想要一览范阳,平卢两镇兵马,如果真的让李郁如愿的话,那么等李郁在这两镇站稳脚跟壮大之后,肯定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要赶紧想个办法,既能阻止李郁,又能在皇上心中留下一心为了大唐的好印象,当听到杨国忠所机不可失的时候,心里一横,站起来回道:“启禀陛下,老臣虽然赞同魏王的想法,但是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工部的铠甲之类明天就可以起运,送往幽州,可是去年不光是范阳,平卢两镇在用兵,西北山西等地皆在用兵,户部已经没有多少钱粮来支撑魏王夏秋之时的北伐之事了,而且魏王也猜测了范阳大军兵败辽东之事,微臣认为此次兵败罪并非全在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身上,皇上应当下旨劝魏王,不要轻易斩杀边疆重臣,以免引起军士哗变,至于魏王殿下请求划拨河东郭仪和所部一万兵马之事,微臣也认为不妥,河东本就兵马不多,只有不到五万,还要防御突厥和契丹西部的部落,实在是抽调不出,也请皇上一并以圣旨下达给魏王。”

        皇上听了李林甫的分析之后,点点头又转向太询问道:“太有何看法?”

        太站起来回道:“启禀父皇,儿臣赞同魏王之言,不过钱粮之事,儿臣认为不是大事,早就听闻金吾兵曹参军杨大人,生财有道,父皇不妨让杨大人负责筹措粮草,如此一来就可解决大军粮草之事了,至于河东兵马,父皇若是不划给魏王的话,可以在关东各州还有京畿之地招兵。”

        皇上听了太的话后,抬眼看了一眼正站在李林甫身后的杨国忠,心中纳罕到,太是生病了还是怎么了?怎么当众推荐杨国忠?难道他不知道杨国忠和李林甫走的近么?猜不透太的想法,但是李郁的急报要赶紧回复,开口道:“给幽州魏王李郁传旨,河东郭仪所部兵马即可归建河东,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立刻进京,至于所缺兵马由关东各州和京畿各地征召。”然后又下令升杨国忠为监察御史,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户部左侍郎。

        杨国忠呆呆的听完皇上的任命之后,在李林甫的咳嗽声中醒悟过来,赶紧跪倒在地感谢皇恩。安排完幽州之事后,皇上高兴的让大家继续喝酒。

        宴会结束后,李俶看看左右都没人了,走到太身边轻声问道:“父王为何要举荐那个杨国忠?”

        太慢步的在前走着,头也没回的道:“还记得你王叔临走之前让你给父王我送的那封信么?你王叔在信中,要想保证安稳,就需要在朝中扶持一个可以和李林甫相抗衡的人起来,这样就可以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了,你王叔认为这个杨国忠是个好人选,现在杨家一门一个正得宠的贵妃,三个可以自有出入禁宫的国夫人,而且杨国忠此人也不是那种甘愿旧居人下之人,父王我考虑了多天之后,认为你王叔所言确实很对,所以今晚才会出言保举此人,你先回府吧,没事的话写封信给你王叔,把朝中的事情跟他一,东宫那边不方便,很多人盯着了。”

        李俶和太分开之后,回到府内把今晚的事情告诉了自己最信任的一个管家,然后又写了封平白无常的家书,让他亲自跑一趟,送往幽州。

        d看就来q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