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安禄山兵败辽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安禄山兵败辽东
        天宝三年的最后一次朝会结束了,明天开始所以大臣们就都放假了,在过十几天就是除夕了,大家都准备过个好年了,眼看天色已经发黑了,众位大人准备出宫,长安城的东门马上要关城门了,城外的百姓商贾们急急忙忙的准备在关城门前赶紧进城,这时东边传来一阵急切的马蹄声,还没看到人了就听到了嘶哑的大喊声:“范阳急报,赶紧让开。”大家定眼看去,一骑背着红旗的信使风尘仆仆的直冲城门口,长安的百姓都知道这个急报,不敢挡路,立马分成两队在路边站好,中间让出了两米左右的距离,等到信使进了城门之后,大家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了,有外地的商贾道:”这可是鸿翎信使,而且刚刚大喊着从范阳而来?难道是新任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大人打了大胜仗了,现在来报捷的?”这人刚完,边上的老者对着商贾嗤鼻道:“老儿在长安居住了一辈,刚刚在那鸿翎信使的喊声就知道这不是捷报了。”完后叹了口气,自己慢慢的挑着胆进城了。

        李郁正在四楼看山海经的时候,顾北河在塔下大声喊道:“皇殿下,孙茂才送来范阳急报。”,李郁心中咯噔一下,看来东北的局势有变了,不然的话不管什么事情,李郁放下手里的山海经急步走下来,隔着门问道:“范阳有何急报传来?”

        顾北河声道:“刚刚孙茂才亲自送来封信,让的赶紧交给皇殿下,范阳出大事了。”李郁让顾北河赶紧把信从门缝里塞进来,然后拿着信走到烛台前快速的翻看起来,信中写道:“安禄山一个月前兵败金山,范阳镇七万人马十不存一,各军兵马使除了北平军的兵马使万行程伤重被俘之外,其余全部战死,安禄山带着平卢镇兵马连夜渡过了结冰的辽河,侥幸逃脱契丹的追击,但是也损失了将近万余人,现在契丹十五万人马南下兵分两路,契丹左大王耶律茫荡带领十万人马,绕过营州南下,围攻范阳镇治所幽州,另外一路又契丹大汉耶律勇毅亲自率领截断安禄山南归幽州之路,把安禄山堵在营州无法南下。现在幽州城内只有不到万人的静塞军,方圆三百里内都没有援军,已经成为一座孤城。孤悬关外的营州城情况不明,无法打探。”李郁颤抖着双手看完了急报,怒火攻心的把手里的急报撕成碎片,接着一脚把面前的桌踢翻了,嘴里大喊道:“安禄山这个蠢猪。”李郁的大喊声把门外的顾北河吓了一跳,这是自己第一次感受到李郁如此愤怒。

        李郁平息了一下怒火之后,秃废的坐在椅上,思考着如何应对此次危局,让后让和尚明悟去四楼把地图拿来,手里拿着烛台照亮了范阳之地,一看之后心里更是发凉,现在河北之地除了幽州还有不到一万的静塞军之外,其余各州基本上都是无兵把守的状态,最近的援军就是太原的郭仪所部,山东有几千兵马,但是对于十万契丹大军来这点人马还不够塞牙缝的呀,怎么去救援幽州,思前想后,最后只能兵行险着了,放下烛台来到门后隔着门对着门外的顾北河道:“顾北河,你立刻找人去建宁王府,让得把我铠甲拿来。在找人去通知陈玄礼将军,我要进宫面圣,越快越好。”

        此时的宣政殿内灯火通明,皇上双手发抖的拿着刚刚接到的鸿翎急报,安禄山兵败辽东,自己被契丹五万人马隔断在营州,十万契丹大军现在已经围困了幽州,并且已经南下攻陷了涿州,现在正在拒马河畔收集船只准备继续南下攻打莫州。看完之后皇上两眼发黑差点晕过去,幸好高力士在一旁赶紧扶住了皇上,甩开高力士的手,皇上大声道:“敲聚将鼓,过时未到者斩。”高力士赶紧跑出殿外令人敲鼓。“咚,咚,咚。”深沉的鼓声穿透了大明宫,传遍了喧闹的长安城,所有听到鼓声的百姓都愣了一下,这已经是半年来第几此的聚将鼓了,大唐到底了怎么了?为何如此不安宁。

        陈玄礼刚刚收到属下禀报皇李郁要进宫面圣,而且十万火急,自己正准备进宫回禀皇上的时候,大明宫的聚将鼓声传了过来,陈玄礼听到鼓声之后,愣了一下,心中嘀咕道,难道是皇上令人敲鼓?不管是谁下令敲的鼓,都要赶紧赶到,不然的话吃不了兜着走了,急急忙忙的吩咐管家赶紧牵马,也没带亲卫就直奔大明宫去了,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平时都是坐马车的文官们也骑着马往大明宫赶,陈玄礼看着这些快马加鞭的文官,心中嘀咕了一句,要是从马上摔下来几个摔死了,这可就闹笑话了。

        当所有大臣们都赶到宣政殿的时候,皇上还是阴沉着脸盯着面前御案上的急报,太对于皇上突然敲聚将鼓很纳闷,一直到现在都没想通出了什么大事了,疑惑的望了一眼后边的李俶和李倓兄弟二人,然后轻声的问李倓:“倓儿,你可有什么消息,皇上为何突然敲鼓?”

        李倓赶紧凑上前声回道:“回禀父王,孩儿也不知晓何事,但是郁叔可能知道,孩儿来之前顾北河到孩儿府上,让得拿上郁叔的铠甲和牵上白玉龙去大雁塔候命,孩儿问了顾北河,他傍晚天黑的时候孙茂才曾经送了一份范阳急报给郁叔,然后郁叔就在塔内大发雷霆,还大骂安禄山是头蠢猪,接着就让他来找得了。孩儿猜测皇上敲鼓可能是安禄山兵败了,甚至情况更严重。”

        太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对着两个儿道:“等会千万不要鲁莽,多听少,现在情况还不明,看着样,皇上正在气头上,万一错了话,必然被皇上责罚。”李俶兄弟二人声的答应了一句后,就都规矩的站在太身后,眼观鼻,鼻观心的站着了。

        鼓声停了之后,皇上抬起头看了一眼宣政殿内的大臣们,沉深的开口问道:“御史中丞杨慎矜何在,可有人鼓停未到?”

        杨慎矜听到皇上第一个就是找自己,赶紧站出来左右看了看,低头回道:“启禀皇上,众臣都到了,请皇上示下。”

        皇上听完后,拿起御案上的急报,随手交给了身边站着的高力士,让高力士把急报读一下,高力士心翼翼的拿着急报上前一步把急报的内容大声的宣读了一遍,殿中的大臣们听完之后立马炸了锅了,交头接耳的开始议论起来了,皇上看着下边吵吵闹闹的大臣们,更是怒气添胸,大声道:“都给朕闭嘴,兵部尚书牛仙客,你身为兵部尚书,应当如何应对?”

        牛仙客听到皇上点了自己的名字,赶紧从李林甫身后站了出来,虽然身为兵部尚书,但是对于兵事是八窍通七窍-一窍不通。支支吾吾的不出话来,本想跟前边的李林甫求救,但是李林甫根本就不回头看自己,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憋出一句:“回禀皇上,事发突然,微臣暂时没有良策。”完后就赶紧跪在殿中,全身直发抖。

        皇上听完牛仙客的话后,气的大骂道:“身为兵部尚书,此事竟然无策以对,真是酒囊饭袋之辈。”骂完后又转头看向李林甫问道:“丞相可有良策?”

        李林甫不紧不慢的站出来回道:“启禀皇上,微臣有一策,但不知道可不可行。”

        皇上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大喜道:“丞相有何良策,快快来。”

        李林甫虽然擅长阴谋诡计,可是对于兵事也是不通的,现在皇上已经问道了,先不管这办法有没有用,总之要一个出来,不然的话很可能和跪在地上的牛仙客一样,被皇上认为无能,那样的话,皇上对于自己的宠信估计也就到头了,思考了一下开口道:“回禀皇上,微臣认为契丹此时南下并非是因为安禄山在辽东联合高丽一起出兵之事,而惹怒了契丹人,而是因为各个契丹部落都是受到了雪灾,无法生存下去了,这才在辽东击败安禄山之后南下攻击幽州等地,就算安禄山不出兵辽东,契丹人也可能会南下袭扰边境的,如果皇上派人前往幽州和契丹,并且送点粮草帮助他们过冬的话,契丹兵马肯定会退去的。”李林甫的话引起了殿中一半大臣的同意。尤其是刚刚改名为杨国忠的杨钊,更是大言不惭的道:“丞相之言乃是谋国之策,皇上当为采纳。”

        皇上思考这李林甫的话,内心也感觉这个办法是不错,但是这样以来岂不是向契丹人认输了?自己登基三十余年,从未对任何人低头过,如果此时向契丹人认输的话,那岂不是要成为自己一生中再也无法抹去的污点?可是不和的话,范阳镇的兵马除去留守幽州不到一万的静塞军,还有被隔断在营州的经略军之外,其余兵马都在辽东覆灭了,河北河南之地已经是无兵可守了。不行的话就调动朔方还有河东的两镇兵马东援范阳,然后开口道:“和之事还是等一等,现在立刻八百里加急传旨给河东节度使田仁琬还有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令他二人立刻引兵东进解幽州之围。”

        李林甫听到皇上要传旨给河东,朔方二镇之后,只能硬着头皮回道:“启禀皇上,此事恐怕行不通,不光是辽东之地的契丹受了雪灾,西边的突厥等部落也都受了雪灾,上几天微臣得道此二镇急报,突厥人马也在边境集结,准备南下。”

        皇上听完刷的一下冲龙椅上站了起来,红着脸大喝道:“让你们想办法,除了想到要朕向契丹低头认输之外毫无一策,正所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难道你们就这么不在乎朕的颜面吗?”众位大臣被皇上的话吓的赶紧跪下来都在大喊着请皇上息怒的话。

        此时李倓缓缓的抬起头来,直起腰对着皇上抱拳道:“启禀皇爷爷,孙儿想到一人可解此危。”

        d看就来q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