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虎牢关 (1 / 2)
府门外的众人听到魏王宣见,全部都排好队,整理一下衣冠。跟着刺史和太守踩字八字步,一步一步来到大厅。刺史邹建年看到坐在左首的高适,心中惊讶的很,疑惑的想到,这人之前和李白一起游历洛阳的时候还是白衣,今天怎么会坐在这里?和高适坐在一起的李岫自己是认识的,年前的时候自己去长安拜会李丞相的时候,正好他也在。
进来后,按照两排,文左武右的站好,一起参见了魏王。
李郁笑着让大家就坐,顺便给他们介绍了一下高适和李岫,完就直接切入正题:“洛阳刺史邹建年,你可听闻郑州,卫州,汴州,三州被淹之事?”
邹建年站起来,心里打着如意算盘,低头公审回道:“回禀王爷,下官之前听闻郑州黄河绝提,但是已被堵上了。后来就没有别的消息传来了。”
李郁疑惑的看着邹建年,心中想到,不可能把,王孝折跟自己大水都冲到虎牢关前了,所以镖师们才改道走武关的呀。转头询问右边的太守马青,“马太守,可曾听闻郑,卫,汴,三州之事。”
这马青也是奸猾之人,含糊不清的回道:“回禀王爷,下官略有耳闻,但是不知详情。请王爷恕罪。”
这让李郁迷糊了,难道没有大水,或者是王孝折弄错了?这万一要是没有的话,自己这可是欺君的大罪呀,自己无所谓,但是连累到太就要遭殃了。但是自己理性上还是相信王孝折的,笑着对下边人道:“既然两位大人不知详情,也无妨,郑州不管守灾多重,肯定需要救济,别驾何在?把洛阳的存粮数量,驻军数量报一下。”
洛阳别驾姚怀亮今年已经五十多了,二十一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在沧州和徐州都做过司马,六年前调任洛阳别驾,为人刚正,所以不为上司所喜,熬了三十多年才熬到个别驾,也算是苦逼的了。:“回禀王爷,洛阳现有存粮五十万石,驻军共有一万三千四百二十人,其中驻守洛阳城内的守捉两千人,由折冲都尉欧甲统领,其余为城外捧日军一万两千四百二十人,由防御使贾明统领,现二人都在厅上。”完就坐回自己位置上了。
李郁听完后,考虑了一会,也没有在关于赈灾的事情,站起来指着背后的大唐疆域图,道:“现在不管郑,卫,汴三州是否守灾,但是既然黄河今年绝堤,明年也可能还会绝堤,本王准备大修黄河河工,诸位可有什么想法?”
刺史邹建年第一个站出来赞成,这事不赞成就是傻了,王爷带头,修好了自己也能捞点好处,修坏了跟自己没关系呀,接下来大厅里的人都纷纷赞同。只有别驾姚怀亮问道:“王爷既要修河工,但是单靠洛阳之力钱粮恐难以维持。”
李郁笑着摆摆手,“本王离开长安之时已经在户部要来了一百五十万惯,又在皇上的内廷要来了五十万惯,再加上今年的两淮盐税,足已了。”
姚怀亮低头默默的算了一下,朝廷拨给两百万惯,再加上两淮的盐税差不多六十万惯,加起来两百六十万惯,足够了。抬头回道:“既然王爷已经准备好钱粮了,下官定当极力配合王爷修黄河堤坝。”
李郁见只有姚怀亮一人提出疑问,而且还是很务实的疑问,心里对他高看了一眼,感觉别的官员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没有心情再和他们啰嗦了,连着李岫一起都然散去了,开口道:“姚别驾留下,其余人先回去吧,有事的话本王会找你们的。”
刺史邹建年等人临走之时:“已经在洛阳的香格里拉预定了酒席,为王爷接风洗尘,还望王爷赏脸。”
李郁回道:“接风洗尘就算了,本王今日刚到,路途劳累,而且还有很多事情没熟悉,等过几天本王亲自在香格里拉设宴请各位不醉不归。”等到人都走了之后,李郁从帅案后转到姚怀亮面前,对着姚怀亮道:“姚别驾,实不相瞒,本王是在长安接到确切消息,郑州,卫州,汴州,三州都已被大水淹没,回禀了皇上之后,本王才奉圣旨,携尚方宝剑东来赈灾,但是本王自进了洛阳之后就感觉到处都透着古怪,郑州紧挨洛阳,本王进了洛阳到现在连一个流民都没有看到,姚别驾可知是何原因?”
姚怀亮对于李郁的问题,确实不知道多少,只能如实回报:“王爷所问之事下官确实不知多少,但是下官知道最近基本没人从东边的虎牢关过来,很多来洛阳的人都是绕道从西边的函谷关而来,而且很多东去的商人都是几天之后就回转洛阳,从西边出关了。”
李郁脑瞬间出现了一个想法,但是又不敢确定,敢这么干的人要是被发现了,就算不灭九族也要夷平三族的。转身把高适叫过来,对姚怀亮道:“这位是本王王府的长史,本王准备在黄河边开水泥窑烧制水泥来修河坝,至于这个水泥怎么烧,本王已经写好教给高长史了,本王希望姚别驾协助他尽快把水泥窑建起来,所有工匠的工钱都有本王负担,不知姚别驾可有异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