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5章 倭国内讧加剧啦(一) (1 / 3)
弘光四年五月初,江户川下游,克难城。
这座“城池”是以克难炮台为核心,十几个高耸的堡垒为拱卫,再加上更外围的“商业区”组成的,虽然也是没有完整的城墙,只有壕沟和矮墙,但有那么多火铳、大炮打底,其防御力绝非江户城所能比。
同样让江户城没法比的是克难城商业意义,看那些熙熙攘攘,面积还在不断扩张的商业区就知道,要是没有钱赚,这么多倭商难道是自带干粮来锻炼身体么?
如果非要用旧时间线上出现过的事物来比拟,那么和克难城最接近的应该是上海滩的“租界”。而十七世纪的倭商对金钱的敏锐嗅觉是丝毫不亚于二十世纪上海滩的买办大亨们,至于这些钱上是不是带着血污,谁在意?
到现在为止,常驻克难城的明国军队数量在三千人左右,而倭国仆从军数量在一万两千人上下,至于倭商以及和倭尚有关的倭人,数量已经超过了十万……而维系这超过十万人的生计的,是贸易。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从明国来的海船把大批大批的货物运到克难城最南边的商埠,同时又有大批大批的货物被装上海船运走。而这些货物的搬运工作是很大一部分倭人的生计来源,当然了……有一些特殊的“货物”是会自己走的。
你或许会奇怪,倭国内讧爆发了才几个月,为何就有这么多倭人卖儿卖女?然后你会得到一个很残酷的回答——谁告诉你和平时期的倭国百姓就不需要卖儿卖女的?要知道对于长期生活在赤贫线上的倭国百姓开始,把儿女卖掉已经是比偷偷掐死“仁慈”的太多了。
如果从宏观大数据的角度看,就会发现现在的倭国不断地有大批大批的人流入,也不断地有大批大批的人流出。而如果你统计一下流入和流出的人的性别和年龄,就会发现流入的人以男性为主,年龄较大,而流出的人女性比例更高,年龄则的多。然后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什么事情在发生了——一边是大量的北直隶流民被运到倭国开垦土地,另一边是大量的倭国少女被迫卖身,被运往中国,至于是嫁人还是送往青楼就看运气了……
这么明显的殖民主义行径,放在十七世纪丝毫没有违和感,而德川幕府及各路藩主对贩卖倭国少女一事的态度是——多卖一些,再多卖一些!
毕竟在幕府将军和各路藩主看来,金、银、铜这样的货币金属是非常宝贵的,粮食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些重要的军备物资,拿什么给武士发军饷?足轻吃啥?至于什么卖身的贫苦少女?那是什么东西?能吃么?
至于大量贩卖少女可能造成的倭国未来大批量光棍的问题,基本没有人会考虑,反正幕府将军和各路藩主都是位高权重之人,这样的人肯定不缺妻妾,至于那些注定要死在纷乱战火中的足轻和百姓,他们是否找得到老婆很重要么?
————分割线————
同样是弘光四年五月初,石见国,石见银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