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大怒 (2 / 4)
“嘿嘿,那可未必。”
廉颇满不在乎的将左脚从大石头上挪了下来,拍了拍衣襟道,
“韩国有此意,大王如何决断你我还不够资格论说。不过秦将军那里既然安妥了,咱们就不必太过担心上党韩军与我二心。传令诸军,即刻加快行军速度过关入韩,按卯字方案行事。都给本将把眼睛睁大点,不要太过轻信韩国人的话。出发!”
“诺!”
诸将拱手应命,即刻分散行事,不大会儿工夫,沿河逆行的庞大队伍便已阵容严整的再次提高军速义无反顾的向着西边奔赴而去。
………………………………………………………………………………?p>
?p>
邯郸这边每天都会接到数不清的前方军报,有廉颇的,有乐毅的,有周绍的,有赵奢的,也有赵固的,纷纷扰扰之间铺天盖地的完全蘀代了诸般内政的主要地位。事实上赵胜早已经料到秦国无计可施之下必然会铤而走险先发制人,但是他们这么快就采取了行动多少还是有些出乎意料,这样一来就让赵胜此前的诸般安顿显得仓促了许多。
四月二十八日,上党报廉颇军全数进入韩境,顺利前抵长平、长子一线构筑工事,将上党郡治高平置于保护之中。而秦军也在分兵继续袭扰成皋以起到扰人视听作用的同时忽起大军向北攻破上党郡少曲防线,主力二十万人马攻入少水一线与长平赵军形成了东西对峙。由于相互尚未探明对方战略意图,暂时还没发生大**——都在那撅着腚忙着挖土修筑工事以为进攻凭借外加以小股奇兵相互袭扰探看呢。
秦国之所以在赵国明确出兵的情况下依然大举攻入上党原因有二。其一,秦国此次出兵的根本目的就是威慑住韩魏楚齐各国,单独与赵国战略决战,赵国出兵而其他国家未动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必然要继续实施原战略方针。其二,赵国以及韩魏楚齐各国的表现给了秦国,特别是白起更大的信心,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此战胜面在七成以上。
这样的判断来自于密密麻麻的情报分析。单以白起方面得到的情报来看:自从赵国出兵以来,齐国一直没有任何表态和动作,不论齐国是无力行动还是坐山观虎斗,现实都是这是一支起不到作用的力量。
楚国在受到秦**事和外交双重压力打压之后。虽然军方昭滑等人一直力主即刻出兵与赵国两面合击秦国,但楚王却一直拖着不表态,由此可见,在秦国先发制人的突然行动面前。楚王除了胆怯,应该还有观望形势的心理。
魏国作为赵国最铁杆的盟友,又是在韩国被灭后最有可能受到秦国攻击的国家,应该说是表现最为积极的,但在赵国未出兵之前。魏王不敢当出头鸟,仅仅之是将重兵压在了野王之东的山阳、高都一带,除了防止战火烧至魏境以外,并没有西向帮助韩国。而在赵国出兵以后。魏王的表现颇为奇特,虽然公开叫嚷三晋联合对抗秦国。并且做出了向上党方向调兵的礀态,但在韩国将上党“送给”赵国的消息传开以后。魏军却即刻撤出了上党地,大是一副不敢搀和韩赵秦三国上党之争的架势。
至于韩国,不论如何分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也是他们。秦国突然起兵,他们乱作一团,以至于拖延了对策研讨的时机是败的第一件事;野王城危,主将暴鸢不敢前往救援,以致贻误战机,导致野王绝望之下迅速降秦,致使韩国和各国都没有时间商讨对策是败的第二件事;野王丢了以后,在还没有弄清楚秦军真实意图的情况下立刻将上党扔给了赵国,致使好好的一盘山东各国共同对抗秦国的好棋活生生的变成了秦赵上党之争,就连魏国在不清楚赵国是否对上党有意的情况下不敢贸然出兵更是他们败的第三件事。
这三件事里头第一件和第二件好歹还只是害了韩国自己,但第三件却实实在在因为他们的糊涂帮了秦国人的大忙。秦国人要的就是在别国都不参与的情况下与赵国来一场一对一的决斗,本来自己就已经在苦心孤诣于分化韩魏楚赵了,韩国突然来这么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顿时都集中在了上党上头,不论赵国怎么想,也不论事实如何,大家的想法都会是这一场战争已经完全改变了性质,已经从山东各国被迫小合纵变成了秦赵两国的上党之争。
这样一来秦赵两国便被放在了相同的位置,那就是争夺别国土地。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不能怪魏国进而复退了,毕竟此时上党被韩国扔了出去,秦赵两国为了获得控制权相互火拼,谁赢了上党便是谁的,就算赵国说的再好听,在他们取得了胜利的情况下也绝不会当真分给魏国一杯羹,反而由于上党的特殊地理位置必然使魏国陷于赵国三面包围之中。魏国不论与赵国关系多好,上升到国家层面,他们第一位的也得是为本国安危考虑,不从后头捅赵国一刀就算好的了,还怎么可能再去帮赵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