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二章 赵秦之别 (1 / 5)
荀况那番明显是在推崇并劝说赵胜学习商鞅变法的言论实在惊人,在场的人里面至少有近半政治嗅觉极是灵敏的各类巨商,不论赵胜会用什么态度对待荀况的话,单单荀况这番言论也足以让他们心惊不已了,若不是如今已界秋末冬初,即便响晴的天丽日也不过是煦暖而已,只怕大家都得一身泥汗了。
荀况较真儿归较真儿,但只要进入正题接着就是石破天惊,这些话已经涉及到基本的路线问题,可赵胜却又迟迟不肯开口,紧张之中的商贾和已经被荀况提起了极大兴趣的各派名士们更是悬起了心,深知今天这场会果然大有说道,没有白来,于是乎所有的目光再次齐刷刷的投向了足以一言兴废的赵胜。
“兵农为本……”
在万众期待之中,笑微微望着荀况寻思良久的赵胜终于缓缓地开了尊口,
“荀祭酒此论其实正是秦国商君之法。嗯……单以商鞅变法而论,不知荀祭酒有何看法?”
怎么又是“以守为攻”?说了半天了这位爷还没有任何明确的态度,这就让荀况颇有些费思量了。荀况低头“嗯”了一声,接着抬头高声说道:
“以臣愚见,秦国方今之兴恰在商鞅变法,昔日魏文、魏武之时,魏国雄霸于世。吴起用兵无敌于天下,十数年间武卒东征西讨,秦国连失河西之地,只得沿洛水建长城相抗,大有失国之危。
是时商君应时而起。四见秦孝公,一二皆言王道,三言霸道,四言强国之术。废井田、兴农桑、赏军功、立郡县。秦国一时而兴。虽只言霸道大有偏颇,变法之时也杀戮过重,商君亦因此身败名裂,受五马之刑。然秦惠文王未舍其道,以强兵合并巴蜀,秦国大兴,凌弱山东岂非仰仗商君之功欤?是以商君之行是为乱一时而兴一国,大善。
方今大赵兴而复衰、衰而复兴。臣以谄媚之言相论实情,两次得兴乃是因社稷之福,能得先王与大王二世明君也,然以臣之愚见。此福亦是祸源,无有长兴家国之策,纵有一二明君在世,莫非世世皆可为明君?一朝一政,皆在君王之念。也就难免兴废交替了。
兴废交替之下,外又有长兴难衰、虎视眈眈之强敌窥视,岂非自毁社稷乎?故此臣以为大赵若要长兴,当学秦国之术。然秦国之术乃行霸道。五行属火,缺水相剂。易焚,故此其术可行。其道却不可行。大赵若要长兴当水火相济,王霸并参,礼法并重方可。
大王如今劝桑麻、兴农事其实正是行秦国之法,然励百工、助商贾却是分力之行,国之力难聚,民虽众却分散百业,四处乏人可用,何谈兴兵?兵不兴则只可为富,难称其强。他日君不在,若所继非贤,富可长富乎?即使依然可称富庶,强敌一至,万事皆为云烟。
更何况大王兴商尚可称富国之道,官家参与其事却是自毁社稷,其一,商贾如雁,冬去春来,朝廷行其事争其利,商贾何堪?实非兴商之道。其二,君子秉政,家国得安,政商绝非一途,官员参与商道,久之必会沾染商家之恶习,逐利而行之下贪墨之风岂非十倍百倍于今?何谈家国之安,仓廪之丰?家国不安,仓廪乏用实为自毁之道。臣狂悖之言,望大王以齐国为戒!”
说着话荀况堪堪起身庄重的向赵胜拂下了礼去,半天都没有直起身来,始终保持着九十度的大礼形象。他这番话比刚才更加露骨也更加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了,一席连改动都不用改动就能写在简牍上的一番长篇大论实在是……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
赵国兴商是一向的习俗,早就不知道多少年了,荀况这番话大谈赵胜兴办官营钱庄不对好歹还有那么一两分为商贾们争利的感觉,但明言应该向秦国那样抑商,商人们怎么可能答应?一时间满广场之中议论声大起,不少人已经下定决心,如果赵胜当真被荀况说动了,他们就得跳出来大加反对和抵制,反正赵国和伱荀况理想中的秦国不是一回事,商贾影响力极大,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大王都得好好考虑考虑,伱荀况算老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