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 军心 (4 / 5)
如今赵造之乱刚平息,平原君依然在避嫌以求大王下诏诛杀赵造,还来不及心生取而代之之想。不过嗣子已诞,万般情势皆已逼迫到了不能回转的地步,也由不得他总是兄友弟恭了。这个空当恰是大王自退求保的最后机会,为求更多转庾之地,大王应当力求先机尽快主动禅位,以免群臣当真翻旧账令您无路可退。臣该说的话都已经说了,至于大王如何抉择,臣……唉,臣告退。”
说着话,触龙拖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的走出了大殿,而在他身后,伏在御案上的赵何却已经完全呆住了。
…………………………………………………………………………………………
先秦的通讯技术落后到了什么程度?打个比方来说,那就是赵胜在邯郸都已经将赵造给灭了,邯郸之西两三百里地之外的涉邑军中才刚刚开始传说赵胜要请辞的不确切消息。
消息传的这么慢倒不是说军队没有加急军报的办法,而是像赵胜请辞或者赵造作乱这类的消息不属于军队快马急报的范围。不但不属于,为了稳定军心,像这种消息还得尽量隔绝在军营之外才行。
然而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军队又不是完全隔绝在世外的存在,外头能听到的风声,军营之中同样一点不落。于是“大王与相邦生隙,相邦被迫请辞。燕国能不能守住还不一定,今后大赵会如何谁也不知道”的风言风语便像雨后的笋子一样在营区内迅速扩展开来,闻者无不耸动,虽然不安的情绪在迅速作出反应的赵奢等主将的介入下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却依然免不了以各种形式向外扩散着。
如果是平时,或者是别处的军队之中出现这样的传言,虽说难免会引起混乱。但只要弹压住总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然而如今并不是平时,而刚刚开拔到涉邑的军队也不是别处能比的,这五万人马虽然刚刚才从武安方向开拔过来,但很快就将与秦国杀来的八万大军发生正面的碰撞,这样的不安情绪将带来什么已然不言而喻。
战之胜在于军心之安,尚未接敌自己便先乱了军心。别说得胜了。要是不被全歼或者溃散都算对不起天理。然而此时屯扎涉邑的赵军已经没有再后退避敌的可能了,自从楚军对齐国莒邑围而不困之后,秦军已经不可能继续观望形势。再加上赵国权贵之间的纷争,秦国出兵攻打赵国,救燕削赵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
所以在消息确切以后,秦王即刻命令屯扎平周的中更胡阳部八万余人马迅速朔汾水北上,由晋阳之南的大陵跨越韩国边境突入赵国境内。转而东进直扑赵国西部重镇阳邑,意图攻占阙于,控制漳水上游形成顺水而下直扑邯郸的攻势。与此同时,十余万后备秦军也在迅速集结之中,秦赵大战已经在所难免。然而就在此时,顶着天大压力整军备战的赵奢才刚刚将手里的五万赵军带到距离阙于还有二百多里地,处于漳水下游极其不利地形的涉邑。并且军中还出现了极为不妙的苗头……
虽然天幕已经完全黑沉了下来,但不远处的太行山峦却依然清晰可见。犹如一头首尾难见的巨兽横亘在天边。涉邑已经深入太行山系,山高地险。少有缓平之原,赵奢的五万军队屯扎下来居然不能全数集结于同一处平谷之中。为了相互交通。以免出现讯息上的断绝,即便进入深夜,跨乘快马的传令兵们依然在各处行营之间来回穿梭着。
主营之中篝火连天,前方时时传来的秦军动向急报让将士们卧眠亦不敢宽甲,兵器始终不离身边。底下的将士尚且如此,身为主将的赵奢所承受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
繁星绚烂的天空之下,赵奢贯甲顶盔,身上披着一件大氅缓缓地行走在帐篷遍地的行辕之中,他满腹里都是心思,遥遥望见西边蜿蜒曲折的太行山,陡然间回想起出兵之前跟牛翦分析过的军情,不免有些怅然。那时候赵胜和赵造还在僵持之中,有牛翦撑腰,他赵奢虽然难免有压力,却也是什么都不怕的,然而此时他除了身负的压力,更多的却是揪心。
“其道远险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