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可为霸(下) (5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可为霸(下) (5 / 5)
        魏王猛然抬起了头来,双眼之中再次闪现出了希望的光芒。

        …………………………………………………………………………………………………

        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纵使新式骑兵这种在先秦人眼里可以算得上逆天的东西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公理,至多只能起到推动大势发展的作用罢了。所以赵胜丝毫不害怕秦楚韩魏他们把这些新东西学去。

        学去又能怎样?赵国在隆重推出新式骑兵项目之前就已经通过收草原、联义渠等等手段断了各秦国在很长一个时间段内大规模发展新式骑军的可能,至于其他国家所处位置都不适合大规模养育战马,就算能想办法把铁器的生产方法偷去,也是没有希望迎头赶上的。

        不过过于逆天终究会引起天下各国一致的恐惧,赵国除非能凭一己之力对抗群雄,那只能有被各国合力胖揍一顿的可能。所以赵胜并不在乎各国偷偷学去马镫马鞍这些小玩意,甚至还刻意让各国看明白,赵国能支撑的骑军也就这么点了,虽然能使赵国更强一步,但对抗天下却绝不可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韩魏才不至于不顾一切后果与秦楚连横攻赵,只有把他们分化了,赵国伐燕之举才有意义。

        孟尝君田文黯然隐退算得上大事,但相比较愈演愈烈的诸国摩擦却连一个水花都惊不起,就在魏王和田文依依惜别之后没几天,同样是“顺应天下大势”而动的楚军果然一声号令顺着沂水逆流而上,再次攻向了田法章刚刚离开的莒邑。

        楚军虽然来势凶猛,口号也喊得响亮,夸下口要把燕国从赵军手中解救出来,然而口号和行动是一回事,真实目的却是另一回事,楚国并不是太关心燕国的存亡,毕竟燕国所处的位置实在太偏远了,经赵国一番攻伐之后,就算赵国没有吞并燕国,燕国在十几年几十年之内也别想起到牵制赵国的作用,那么用心去救他意义又能有多大?

        赵国吞并燕国在楚国看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局面,但是这种接受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楚国可以趁这个机会吃掉根本来不及翻身的齐国,只要齐国落进了楚国的肚皮,那么在两下相抵之下赵国也没占到多大便宜。

        趁机占便宜的事也需要谨慎再谨慎,楚国虽然在秦国对赵国的口头压力促使之下发了兵,但动作也并没敢过于放开,他们虽然清楚自己一动,秦国也必然动,只有这样才能迫使韩魏对赵国动手,这毕竟关乎到大家共同的利益。然而谁打头谁受到的压力越大这个道理却是极为明显的,楚国并不想太过明显的去当这个出头鸟,所以在出兵的同时也一直在刺探着秦国那边的动向,当发现秦国已经在一边跟赵国打口水仗一边秘密备军的时候,终于彻底放下了包袱,准备为了扩大楚国的领土干一票大的。

        然而就在这时候,楚国人并没有想到,此时应该处于左右为难之中的韩魏两国已经艰难地做出了他们的选择……

        (PS:历史上的孟尝君田文退出政坛确实是在五国伐齐,田单复国之后。那时候齐国已经一蹶不振,再没有可能重现当年的辉煌。田文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归隐,也有可能是觉着对不起自己的祖国,也有可能是真的把天底下的权力之争都看透了,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孟尝君田文在历史上的故事在此终于画上了句号。)(未完待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