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地道就是最大的地道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地道就是最大的地道 (4 / 4)
        …………………………………………………………………………………………………

        赵胜坐镇河间运筹对燕之事其实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廉颇手下的二十万大军作掩护。燕王靠的是拉拢秦楚,逼迫韩魏站在自己一边来牵制赵国,从他的角度来说,赵国在摆不平各国之前根本不敢动手,甚至说就算摆平了各国。他们也不一定敢动手,最大的可能还是借住各国共同的压力迫使燕国从齐国撤军,而此时赵胜一篇篇雪片似的信虽然口吻越来越严厉,但始终在打嘴仗的范围内转圈,连一个“战”字都不敢提,这就更坐实了燕王的判断。

        这个“战”字确实没那么容易提,毕竟韩魏两国倒还好说。而秦楚两国却不是赵国想摆平就能摆平的,毕竟一个是赵国隐隐的对手,需要燕国牵制赵国,另一个则有实实在在人口土地的利益牵系,赵国能给他们什么?三晋需要抱团不假,但如果有别的力量往外拉扯。这个团儿也难抱紧,秦国会不会在关键时候从背后砍赵国一刀,楚国又会不会来一个攻韩魏而破赵,这都是赵国极难对付的局面。

        而且就算赵国能压住阵脚,以至于狗急跳墙要来攻打燕国以实现复齐救赵的目标,燕国备边的那四十万军队又是吃素的么?赵国西边要留下大军防秦,北边还需要大军控制明面上归附。但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反叛的胡人,南边还要留下大军防止极有可能被秦楚裹挟要与赵国“窝里斗”的韩魏两国。东南方向还得留下军队防止已经与燕国穿了一条裤子的楚国,又从哪里拿出足以一举战败这四十万以逸待劳的燕军的兵力?

        种种因素都在约束着赵国。他们也只能做些口头上的威胁,根本不可能采取实质性的举动,虽然口水战还在升级之中,燕王却已然饶有兴致的把自己当成局外人看起了热闹。

        燕王当然有理由好整以暇,不过赵胜也不单单是要把燕军从齐国吓退那么简单,他有许多事要做,然而这些事有些是明面上的,但更多的还是暗中的动作,而且……有些事似乎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就在“是可忍孰不可忍”发出去的第二天晚上,一行人悄悄来到了河间,领头的就是刚刚从齐国赶回来的冯夷。

        冯夷此次赴齐收获颇丰,不但通过救田法章以及在莒邑的一番活动,很容易的便使齐国核心层面在确信赵国站在他们一边的同时增强了抗击燕军的信心,同时还顺利的在即墨找到了田单。

        田单在临淄虽然只是个小吏,但进退有据,不但得到了匡章的赏识,而且在近支族众之中非常有威信,在临淄城破之前已经带领家小族人逃出了城去,果然如赵胜所知的那样逃去了即墨。当时正逢骑劫兵盛之下功城紧迫,即墨守军力拒之下虽然拖住了燕军的步伐,但即墨将军却也战死了,即墨城一时间险些陷入混乱。

        是时齐国只剩下了莒邑和即墨两地,齐国的宗室权贵和士卿大夫绝大多数或死或降,剩下的一小部分也大多逃到了莒邑,于是田单这个在临淄根本无人知晓的宗室中人便到了大显神威的时候,居然被即墨军民推举为了没名分的即墨守将,而且借着即墨将军战死,即墨具名同仇敌忾的劲儿一鼓作气将燕军赶退了十数里,重又占据了数处战略要地,使即墨防线再次得到了巩固。

        然而名分这个东西很是奇怪,虽说都是虚的,但却往往会被有心人扯大旗谋虎皮,田单虽然是齐国宗室中人,但逃到即墨的齐国宗室和士卿大夫却不只他一个,比他身份地位要高的大有人在。这些人危急关头挑不起大梁,但在危机暂时解除的时候,谋权之心却陡然而升,于是田单刚刚为包围即墨立下汗马功劳,紧接着又成了众矢之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将他拉下来取而代之。

        就在这群丑乱舞,很有可能被骑劫有机可乘的关键时刻,冯夷带着田法章的使臣极是适时的进入了即墨城之中。这一锤定音之下,即墨城终于转危为安,而得到了朝廷正式任命的田单在知晓了前因后果之后更是唏嘘不已,向着西方大礼参拜了下去,虽然冯夷他们一直拉拽,他却良久都没有起身。

        总算是老天保佑,要是冯夷他们晚到几天,即墨的抗燕形势很有可能将是一番不堪收拾的局面。赵胜暗呼了一声庆幸,然而还没等他从这番讲述之中回过神来,冯夷却极是神秘的靠近了过来,一边从袖子里取出一个小小的锦囊,一边小声说道:

        “公子,小人刚才进河间城时恰巧收到云台那边传给公子的一封密信,邯郸那边……怕是出事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