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章窝里算计,不算算计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6章窝里算计,不算算计 (1 / 5)
        第一百四十六章窝里算计,不算算计

        荀况这人明显有点大而化之,按现在的话说当个大学教授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其人太过倾向于理论,务实却欠了些火候,眼明心亮手不勤,治理一县一地或许还能绰绰有余,但当朝为官,主管一方面事务甚至把握全局却差得远,然而如果让这样一位这个时代最顶尖级的理论家去做县官却又过于屈才,所以没过多久赵胜便拿定主意让荀况先在依然人才稀少的邯郸学宫做些“百家讲坛”之类的工作,至于以后如何用,还要看进一步的了解。

        邯郸学宫到目前为止依然处于草创阶段,赵胜对后世的太学和现代的大学具体管体方式和管理结构也不甚了了,只能大部分按照稷下学宫的方式进行管理,不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经验也不是白给的,赵胜深知稷下学宫那种环境虽然能促进各家各派思想的发展,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打嘴仗,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要想在短期内出现促进教育发展的效果根本是痴人说梦,所以便按照现代大学的分管模式,将整个学宫分成了儒道法墨农兵诸院,如果有谁有辩论要求要当先向学宫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定下时间、人员进行论战,而平常众人则负责教授已先期聚集起来的官员子弟,民间选拔的人才和胡人子弟。

        草创就是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阶段,各方面有不足是正常的事,只不过有一点让赵胜实在有些提不起气来的是,讲学的学者之中除了农家大师许行的几个弟子还算出名以外,虽然儒墨道法各家各派都已有人入驻,但能有极大影响力的人却没有几个,完全无法与稷下学宫相提并论。

        不过这对赵国来说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毕竟齐国一乱,不管最后结果是什么,要想恢复秩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其间必然会有许多稷下学者逃出临淄,而对他们来说,一直致力于招纳他们的邯郸学宫恰恰是最佳的去处,而且这样一来一时之间荀况的环境也宽松了许多,至少打起嘴仗来再不会出现在稷下学宫时被围攻的尴尬局面了。

        荀况来找赵胜本来就是为了“谋进”的,虽说去邯郸学宫感觉有点屈才,但赵胜已经说了这只是暂时任用,而且对他推广孔子、子贡一系儒学有好处,荀况也就没什么话说了。

        然而有一件事多少还是让荀况有些郁闷,他感觉自己关于如何破除赵国守旧势力,改变赵国对秦国劣势的话说的已经很到位了,可惜人家赵胜却像是没在意似的,虽然连连附和,却也没说出个怎么做的道道来。不过荀况也不傻,知道赵胜此前已经“慢悠悠”的作了些铺垫,那就不可能就此收手。事实上确实也正如荀况所料,他这个真正的古人都在积极寻求“改变”,赵胜这个假古人又怎么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可有想法归有想法,有句话却是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做其事不知其难,现如今赵胜已经被六国伐齐的“眼前事”完全捆住了手脚,只要各位宗室大爷不来找麻烦,相安无事、一时之间又不会影响大局的情况之下,他要傻到什么程度才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去戳人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但后边还有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改变赵国国内虽然比齐国要严谨许多、却比秦国松散的民风,以此达到打败守旧派、“为家国万世谋”的目的并非积日之功,那也只能沉住气慢慢来,但眼前的天下政局却让赵胜根本没机会闲庭信步。回到邯郸次日与赵王见了一面,明确说出燕国必将灭齐而后快的目标以后,该准备的事务便全部堆到了脑门子前头。

        平原君相府因为赵胜回来再次变得门庭若市,明的、暗的、大张旗鼓的、不能被别人看见的各色人等犹如过江之鲫一般在君府大门内外不停穿梭。几日过后,刚刚风尘仆仆从河间赶回来的廉颇未及歇息便赶了过来,排了好几个号儿才得以进入赵胜所在的正厅,抬头看见赵胜站在几后柔肩扭腰的做着活动,连忙快步赶过来,啪的一拱手,低头禀道:

        “末将廉颇拜见相邦。”

        “廉将军快来坐,河间那边可安稳下来了?”

        赵胜连忙绕过矮几将廉颇搀扶了起来,一同坐下以后,廉颇才微微蹙着眉道:

        “安稳……如今只能说弹压下去了,还有许多善后的麻烦事。燕军南下之后,特别是济西之战大胜以后,灵丘、河间两地齐军根本连一点抵抗之力都没有便投了降,我军差不多没什么死伤就占住了这两地。不过地是占了,包袱它也跟着来了,实在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