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8章兄弟俩,并肩上! (3 / 5)
两国仪仗车驾之间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等魏齐眼看着就要急眼的当口,赵胜已经在范痤鞠请之下跳上了马车。魏齐半句话被堵在了嘴里,虽说有些难受,但还是识趣地闭上了嘴。在他们相送赵胜等人登车的同时,所乘的马车也已经缓缓地跟了过来,一时间众人齐登车,驭手们扬鞭催马,辚辚声两路车马人众渐渐汇合一处,迎着风雪向外黄城行去。
魏齐虽然多少有些小孩儿脾气,但不服赵胜功名的心态下拿准了要在天下人面前给自己正名的心思,该考虑的还是能考虑清楚的,此次合纵攻齐虽国合盟,但各国想法却不同,三晋虽然非为一国,但夹在东西两强之间左右受困的局面却是一样的,要想保存社稷就必须抱团取暖。别管魏齐多么渴望扬名,这一条基本的原则却绝不能丢,所以不管赵胜的话多不中听,他魏齐有多大的怨气,也只能按赵胜的话做,要不然扬不扬名倒还在其次,回了大梁之后,他父王非得打死他不可。
外黄本是宋邑,三家分晋之后三国分头发展,魏国向东占据了外黄,使其成为面对齐国等东方诸侯的战略要地,经过多年经营已成大城。这次六国执政毕集外黄共商攻齐大事,虽然还没有开始,但在各国朝廷看来却已经可以与当年晋楚弭兵之会相媲美了。
在赵胜进驻外黄后没几天,秦相魏冉、楚令尹子兰、燕国上卿邹衍前后到达,加上此前已经到了的魏相范痤,韩相韩珉,当今诸大国执政皆已毕集。经随行的魏国太卜署官员占卜,盟会正式于建丑月初九日(农历腊月初九)召开。
先秦时秉承原始遗风,同时也因为建筑结构所限,向有会盟于野的习俗,幕天席地一坐确实也有壮观的感觉,只是这样一来容易受天气影响,受制于占卜吉时限制不得以的时候也只能憋屈在厅室之中,不过这种情况往往被视为大不吉,会盟的时候往往要小心翼翼。
好在这一天也是天公作美,头一天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一整天,到了半夜子时雪霁,第二天天亮时分天色便已大晴。这样的吉相让与会的卿士大夫顿时群情振奋,同时也让魏国方面安排会场的人省了很大的心,在原先预定的会盟地扫除铺席置几处的满地雪水,再在外圈围上遮风的幕帐,虽然天寒地冻,终究不用再担心顶风冒雪了。
此次盟会虽然在魏国进行,但挑起合纵攻齐的却是燕国,列国都清楚燕国此举早已准备多年,再加上各家自有各家的打算,所以虽然燕国在诸强中实在派不上好名次,但各国还是心照不宣的公推燕国做了合纵长。
入午时分,置于会场之北的祭祀高台上早已摆好了牛羊猪三牲以及诸般祭品,台下不远处六座大铜鼎之下柴火熊熊燃烧,满鼎的水已经沸腾,在祭台之侧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还拴着一头健硕的黄牛,不时地哞哞几声,只怕还不知道自己即将的悲惨命运。于此同时,各国仪仗从幕帐不同的敞口处纷纷入内排列,成正六边形围住了当中的会盟之处,一时间旗飘旌展,礼仗生辉,蔚为壮观。
午正至阳时分,大震的鼓声中,各国执政所率使团尽皆入场,陪侍人员先于会盟处立于几后席上等待,各执政则在各自两位佐贰使者的陪同之下一同登上几台拜祭乾坤,与鼓乐声中叩拜歃酒之后,秦赵韩魏楚五国使臣先行下台观礼,燕使邹衍则留在祭台上命人将黄牛牵了上去。
此时已到燕国作为合纵长以正视听的关键时候,在黄牛被牵上祭台以后,邹衍双手执漆盘立于其侧,几名随行武士即刻上前别住了那头黄牛的四蹄。他们这些人早已受过训练,手中缠着红绸的木棍在黄牛腿上关节处猛地击下,那头黄牛立时“哞“的一声长鸣,轰然跪卧在了地上。
武士们并未看到,也或许根本不去在意那头黄牛漆黑的圆眼之下的泪痕,粗暴的将其制服之后,防止它负痛暴起伤人的木栅即刻由那些武士全力压在了它的脖颈处,与此同时邹衍身旁的一名武官手执解牛小刀走了过去,左手捏住一只牛耳,右手立刻手起刀落,毫无吝惜之意的将那只牛耳割了下来。
那头黄牛如何受得了如此的剧痛,四蹄在地上无助的连连蹬蹭,然而它“哞哞”的长鸣此时却成了讯号,鼓乐声接着再起,那名武官鞠身快步走到邹衍面前将依然还在滴着血的牛耳朵放在了漆盘之中。邹衍高高擒起漆盘迈着方步走到祭台边缘向众使臣展示一番,底下立时有数名壮汉高声喝道:
“礼成!如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