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街遇(中)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街遇(中) (2 / 4)
        “噢。”范雎一直注意着中年人的表情,听他问出这样一句话,便不动声色的接道,“我家少主是赵国邯郸人,家中贩马为业,这次带西席蔺先生来我们大梁是奉家主之命前来送马的。”

        “正是,敝家偏居北锤,终日与胡人打交道,名声不赫。近日才通过范先生接了大梁这边一单生意。呵呵,自然不敢与洛邑白氏相比。”

        蔺相如听了范雎的“介绍”,跟着又是一番添油加醋,把话圆了个滴水不漏。他的话明确点出中年人的身份虽然多少显得有点不敬,但是中年人脸上还是露出了得色。

        中年人彻底释然,看苏齐和许历也顺眼了许多。如今世道不安,商贾出远门谁不雇请几个武夫保护?想到这里,他捋着淡淡的胡须笑道:“先生谬赞了。在下并不是白氏家人,只是早年师从白圭先生,后来先生辞世,在下便留在大梁替白家打理些生意。”说到这里,中年人便抛下蔺相如直接招呼上了赵胜,“不知足下如何称呼?”

        洛邑白氏在当世确实很出名,已经辞世的老家主白圭早年从仕,在各国都当过大夫,在魏惠王时代甚至高居过魏相之位,后来辞官从商经营有道,没多少年就靠贩卖粮食积攒出了诺大家业,活着的时候便已经被人与陶朱公范蠡并提,在各国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是商贾那么简单。如今白圭虽然死了,但白家的影响力却依然巨大,魏秦齐各国私底下的许多交涉都是通过他们暗中斡旋。

        先秦时候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制度,各国公族王族出了五服就要改氏(姓和氏是两码事,姓大氏小,氏是姓的小分支,后世所谓的姓在先秦时其实大多是氏,比如孔子先祖为宋国公族,所以所谓“姓孔”其实应该说“氏孔”,孔子的姓为“子”,再比如屈原先祖为楚国王族,屈也只是氏),所以赵也好,韩也好,魏也好,田也好都是极其敏感的字,赵胜见中年人自承身份后问上了自己,当然不能实话实说,便随口胡诌道:“先生客气了,在下姓吕。”

        “吕?!”中年人双眉一扬,突然之间表现出了极度的亲热,身子微微向前一倾笑道,“实在是幸会,在下吕方,是卫国人,这样说来咱们乃是同宗了,邯郸吕氏……嗯,如果细论,说不准还能续上谱牒……”

        天下竟然有这么巧的事,随便胡诌一句居然遇上了正主。赵胜正琢磨着怎么对付过去,对面的吕方似乎感觉如果真续上同宗辈分上不好称呼,忙又住了口,侧转回头笑呵呵的向身旁那个小厮招呼道:“不韦,还不快来拜见。”

        “诺,吕不韦拜见宗兄。”

        那个小厮反应很快,听见吩咐,连忙鞠身一拜,没用吕方多交代便把亲戚关系坐实了。

        吕不韦?他以后不就是个大商人么,原来渊源在这里……虽然蔺相如、范雎他们绝不会想到面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孩将来会对历史造成什么样的恐怖影响,但赵胜却极其不自在的挪动了一下身子,然而假戏真做也得有个真做的样子,只得起身装作惊喜的样子还了一礼道:“原来是濮阳同宗,幸会幸会。”

        吕方一听这话更是亲热了几分,挥挥手让吕不韦退到一边,再说出来的话已经有点大包大揽:“呵呵,既然是同宗,在下万事自然责无旁贷。足下今后在大梁要是有什么难决的事只管来找在下就是了。在下虽然不才,在大梁各处倒还有些面子,即便是魏国别处多少也能说上些话的。”

        “那在下这里便先行谢过了。”

        古代人都有极重的亲缘地域观念,赵胜深知吕方这些话绝对不是随口客套,也清楚为了吕不韦,也为了赵国的命运,自己今后有必要紧紧拉住吕方,但是很明显的是现在已经不适宜继续纠缠姓什么,只得客气了一句赶忙把话题岔到了一边。

        “不知先生招在下来为了何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