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布衣荆钗菜根香】(下)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布衣荆钗菜根香】(下) (1 / 2)
        ps:简介还在修改审核中,主角身份已不是书画家,特此说明:)

        有宋一代,经济发展上越汉唐,下压明清,可谓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曾有历史学者笑谈:“东京开封的百姓都着丝履了,此时正处于中世纪的欧洲贵族还光着脚丫呢。”虽然有些夸大,却可以看出宋朝的经济之发达、国力之强盛。

        可即便是一千年前的世界经济中心,一入冬季,农家的生活仍是百无聊赖。杨凡这个来自千年后的人,见识过无数的娱乐方式,突然来到这个没有电脑、酒吧和ktv的地方,一开始也是非常不习惯,不过时间久了,心情反倒安静了下来,现代社会带给他的浮躁,竟被这千年后的冬季朔风吹的无影无踪。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小没被娇惯过的原因,冷玉娘不但通女红,还能下厨,是理家的一把好手;春儿也是个手巧的姑娘,一大一小两个美人儿携起手来,倒是将这个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虽然日子过得有些紧巴,物质生活并不丰富,杨凡却有生以来第一次当起了大爷来,家中琐事根本不用他伸手。

        有一次杨凡实在是过意不去,跑到厨房内想把萝卜削了,却被冷玉娘连推带搡的赶了出来,为此还挨了一通骂——“君子远疱厨,官人怎可如此没有出息!”杨凡这才想起此时不比后世,模范丈夫的标准也不是做家务,而是修文习武,出将入相!

        而且如果不想被他人左右命运,那就只有学习,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尤其是在文风鼎盛,优待士大夫的大宋朝,这就更加是金科玉律了。

        现在杨凡是每日日落则息,鸡鸣而起,早起后先拉弓练习腰力臂力,直至汗出为止;吃完早饭后则扛着锄头下田,为那十亩已经栽种了冬小麦的田地锄草,巳初返回,开始读书、习字。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来到阳谷不过半个月,杨凡已经略略看过了九经,此时正在背诵诗经。古人学文艰难,第一难在这个时代不是任何人都能买得起书,便是买得起,一般人家也不愿让个壮劳力整日的什么也不做,专心去读书。

        第二难则是识字关,古时没有汉语拼音,学字识字全凭死记硬背百家姓千字文(注3)这些启蒙教材,不知有多少入蒙的孩童止步于此,很难再进。拥有汉语拼音这种大杀器的现代人对此恐怕很难理解,这样说吧,如果古代就发明了汉语拼音,读书人的数量至少增长百倍!

        杨凡得严秉慷慨赠书,又有玉娘和春儿细心操持家务,这第一难便迎刃而解;第二难的识字关对他来说更是不存在,虽说他学得是后世的简体字,但据此阅读繁体字却没有什么问题,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加以熟悉,了解繁体字的写法而已,更何况在后世学习书法时,繁体字多多少少也接触过一些,并不算什么难事。

        一旦过了‘识字关’,对于杨凡这个二十出头的‘老蒙生’来说,阅读经史反倒比这时代‘科班出身’的读书人有着先天的优越性。

        诗书礼易之中,大半阐述的是人生道理、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东西,宋人死背硬记固然是厉害,但是说到对经义的理解,就要看个人的禀赋和阅历了,但无论宋人的禀赋如何强悍,阅历如何深广,却是无法和杨凡这个多了千年优良基因的自然选择淘汰过程,并且还多了千年阅历的现代人相比。无论怎样,杨凡也是个大学生出身,就算不是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却也是在千年后的课堂上熏出来的,别的不说,光是在后代养成的系统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十几年连续不断的学习历程,也不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可比的。

        凭借着这些优势,杨凡在颇识文墨的玉娘眼中,真有如‘文曲星’下凡一般。此时的女子哪个不想着丈夫金榜题名,冷玉娘自然也不能免俗,不然上次杨凡走进厨房时,她也不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了。

        听着朗朗的读书声,冷玉娘坐在井台前,用冰冷的井水洗着杨凡昨天换下的葛衣,井水虽凉,她的心里却是火热的,时不时地扭头看看窗户上映出的挺拔身影,暗自幸福地微笑着。

        春儿则蹲在厨房内,拿着个吹火杆对着灶底拼命地吹着。放在黄泥灶台上的大铁锅内,两大块羊肉已经煮的烂透,正热腾腾地冒着香气。小丫头深深嗅了一口,一脸馋涎欲滴地表情,轻轻咂了咂嘴,才手忙脚乱地将切好的秋菘扔进锅里,又放入青盐、姜片,将火调小,才盖上锅盖焖将起来。

        “娘子,春儿,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还炖了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