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天地分治(下) (2 / 2)
在鸿钧威严之下,妖族看洪荒大地是暂时不能动,那就抢占水道。于是在各处河川大泽,大肆封分河神河伯,同时点齐高手威逼那四海龙族,龙族自龙汉初劫之后精英尽失,实力大减。
目前龙族中道行最高的四海龙王也不过是大罗金仙初期而已,远不是那妖族的对手,被逼无奈龙族只好俯首称臣,妖族倒也没亏待龙族,给了一天庭正神之位,从此龙族名正言顺的行龙神之道,监管四海。
时间悠悠,一晃百年过了,这百年中少了满天下厮杀掠夺的巫妖,这洪荒天地却是少有的平静,也给了洪荒生灵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但鸿钧那一指粉碎盘古真身的情景却依旧回荡在洪荒众生的脑海,似梦魇般久久挥之不去。
众人也因此首次见识到了圣人的无上威能,从此圣人一词开始真正深入人心,被万众敬仰而不敢再有半分亵渎!那些无缘道祖的洪荒生灵于是把主意打到了道祖的弟子那七位未来圣人门下!
于是开始有人四处寻访名师,一是为那玄奥的修行法门;二来倒是为寻得一处好的庇护,免得大难来时遭了无妄之灾,若有高人庇佑,倒是可以安心参那天机大道,长诵黄庭,而七位未来的圣人无疑是整个洪荒中最佳人选。
昆仑山位于洪荒东部,而洪荒东部一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俊才无数,三清贵为鸿钧入室弟子,是以有不少人是慕名而至,三清为之大喜,这意味着自己道统有传,后继有人,三清的威名可通过门下弟子而被洪荒众生广为人知。
然老子清静无为,性喜性情稳重豁达、超脱自然之人,神念观照之下,无一人入眼,默算天机,察觉有一人有师徒之缘,但此时机缘未至,遂也不强求,自顾进殿打坐,不再理会众人。
而元始则最重人根脚,不喜欢湿生卵化之辈,是以一律拒之门外,至于剩下的则摆下大阵,通过者方可拜师。阵法玄奥,唯有心志坚定、道行高深、法力雄厚者方可通过,最后只得十四人通过了考验,成为元始的弟子。
一道人白发白须、拄一弯弯曲曲九尺长的鸠头拐杖、头额长而向前隆起,为日后南极长生大帝的南极仙翁。
其余十二人为: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夹龙山飞云洞惧留孙,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师。这十二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地“阐教十二金仙”。最后一人则是福德之仙,终南山玉柱洞的云中子。
如果说老子和元始二人是精挑细选、宁缺毋滥,那通天则当真是来者不拒、只要向道者皆可前去拜师,通天广纳贤才,才倒是网罗不少,有多宝道人、无当圣母、赵公明、云霄、碧霄、琼宵兄妹、金灵圣母、龟灵圣母、乌云仙等为代表的一众优秀弟子,只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亦有不少庸才和劣质之徒藏身其中。
只是,通天道人一意秉承鸿钧讲道之德,认为当广开方便之门,让众生皆有闻道之缘。却不曾想到,即使鸿钧讲道,亦只挑三千,不曾随意宣讲大道,岂不闻有三千紫霄客,正是此意。
这也许与通天所开创大道有关,日后所创截教,就是为“截”取这一线生机和机缘。所以选徒上走的正是这条道路。通天自张迷讲道中有所领悟,精研出的教徒之方也确实不凡,不看其门下弟子个个实力强悍,为洪荒诸教之首,但也因通天识人不明,误收了诸多不良弟子,败坏门风,最后被这些不良弟子生生拖累,后被元始算计,道统也几乎断绝。
西方二位则几乎同通天一样,同样是广开方便之门,但因西方灵气稀薄,拜师者不多,但也收了像弥勒,药师等几位资质不错的弟子,虽然比不得三清,却也令很二人高兴了。
除开以上几位,就属于洞虚山最为冷清了,一开始在洞虚山外却有密密麻麻跪满前来拜师之人,但此时张迷根本就无意收徒,是以也并未理会山外拜师之人。日久,众人见洞虚山一直大门紧闭,也无人出来,最后便一个个都走了,后来便再无人前来拜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