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三之道(一)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三之道(一) (1 / 3)
        人修行之后觉醒三我,其为本我,真我,道我,“一我”死去则有“次我”替之,直至三我全部消亡,这个生灵的意识和判断才算是彻底的消失在世间,并且不可复原。

        天尊中,以太初天尊为例,太初天尊,元始天尊,元始天王,这三个人分别代表浑噩的本我,智慧的真我,无情的道我,先天天尊会把自己的三我分离出来,成为天尊诸身之中的“本身”、“真身”、“道身”。

        既“三我”属于精神层次的概念,那么肉体层次,自然也会有对应的变化,这就是“三身”。

        但不是所有天尊都能够无所顾忌的“斩三身”的,这种操作,在封神演义,乃至于洪荒时代被称呼为“斩三尸”。

        ..........

        当然,事实上,道家的“斩三尸”,具体其实是“三尸九虫”,因为上尸虫有三,中尸虫有三,下尸重还有三,所以是九个虫子,每三个虫子形成一个叫做“鬼神魄”的玩意,很多修行人不能成仙就是因为三尸未除,所以无法全部遏制自己的欲望与感情。

        三尸这个玩意呢,“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

        “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气多忘,令人好作恶事,噉食物命,或作梦寐倒乱。

        “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令人下关搔扰,五情涌动淫邪,不能自禁。

        所以也有地摊文学说彭祖就是三尸虫化成的,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彭祖第一个斩三尸,所以三尸都姓彭......

        《中山玉柜服气经》则称“上尸”名青姑,“中尸”名白姑,“下尸”名血姑。然后会鼓动人发生的罪过,也和之前的三彭差不多,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道教认为三尸代表“痴狂,贪婪,愤怒”三种负面情绪,而在洪荒时代,被认为是人的“善”、“恶”、“执着”。

        三尸斩却,等于了断凡间一切纠缠,没有善则视众生为蝼蚁,没有恶则看万物为刍狗,最后失去执念,那么这人也就废....咳,不是,是成圣了。

        ...........

        太平天尊现在施展的手段正是如此,他的本尊被大帝混沌拉入混沌界,进行一对一的单挑,而他的影子,即疯狂的道我“大邪见”,则是和道母对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