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1 确定选择 (1 / 3)
“阿兄这样相信,是否应该告知寄奴?”从兄如此确定,王谧便不能反驳,相反其以为应该告诉刘裕注意,于是便言道。
知道从弟相信自己而非情绪,略一思考,王珣言道:“不必。”
“寄奴一定是在焦躁中。”不解从兄用意,王谧犹豫。
认可从弟刘裕可用想法,更以为其能担当大任,所以王珣要对刘裕多做磨练。现在机会难得,王珣如何能不利用?于是闻听从弟言刘裕焦躁,其一笑,然后言道:“任其焦躁,迫其习惯思考。”
自己随时能与从兄见面尚且焦躁,无人指点更不能知道全面,刘裕焦躁远胜自己其如何忍受?刘裕勇猛是自己最不具备且最需要,如果失去,岂不可惜?有自己心思,王谧提出异议。
“阿兄不怕寄奴性格尽失?”亦是疑惑,王谧言道。
王谧所言,的确是问题。对于刘裕,王珣有所考虑,所以其亦注意刘裕改变,特别是性格方面。勇猛,亦是王珣欣赏,其自然不会让刘裕失去,于是王珣低头思考。
与谢安争执,在外人看来是圣上垂青王珣而谢安不容便实施排挤,实际却是二人政见不合。王导后人而琅琊王氏这支又不掌军王珣自然是文臣,可是曾在大将军桓温军中任主薄特别是又随大将军北伐,知道军队重要于是加以重视王珣便不再是标准文臣。而谢安以雅名盛出山虽亦是首先进入大将军桓温军中曾同样有机会参加北伐,可是在大将军北伐开始之时,谢安却借弟谢万亡故奔丧躲避。拒绝参加北伐,谢安自然失去真正认识军队机会,加之其后又为限制大司马桓温权力不仅用尽心机更与军人对立,于是谢安成为标准文臣。如此二人不仅不同更有极大区别。
国家治理,文武皆不可或缺。可是晋人喜玄,通玄之人最是弄性尚气,于是晋人率性便不管不顾。谢安不仅是文臣更是雅人领袖,且不言其自己选择就是迫不得已而其自己则更要把文治做到极致。本身以高雅自居再被围绕及推崇,谢安不仅只能高雅更要表现高雅,于是才有每日丝竹不断等雅行,且在外敌来侵之时依然故我。当然,正是如此,面对秦人侵伐,谢安只能镇之以静。
谢安一味高雅且排斥掌军桓冲,军人自然不被重视,于是晋人“武功”被废。且不言不堪蛮人侵掠退避江南,假如无秦人统一中原,晋人或能自我,可是现在,秦人不仅统一中原更要统一天下,晋人如何还能继续自我、继续风雅?
虽亦是雅人,可是曾在大将军军中任职更有心经略,于是王珣务实,面对单纯文治更是“雅治”,其深不以为然。谢安初掌朝纲陈郡谢氏又是新起门阀,其如何能容异议?不仅排挤,谢安对有异议之王珣更下重手。然而琅琊王氏资深顶级门阀王珣亦有名望,于是谢安只能夺其妻并努力将其排挤至权力边缘。
如果秦人不曾强大那怕秦人不来侵伐,谢安率性“雅治”王珣亦有雅量可以不与其相争,可是现在秦人不仅侵伐目的更在亡晋,王珣便不能坐视。到底经略世务更知利与害,王珣明白此时最不能内乱。谢安依旧不仅警惕自己更警惕自己与他人关系,王珣知道自己不仅不能言明见解甚至不能与他人往来。实在不愿谢安只注意自己更不愿出内乱,认真思考过后,王珣选择闭门不出。
王珣闭门不出实在是方法,其越不开口甚至不见人,谢安反而更会警惕。道理简单,一直认为王珣不甘人下,王珣忽然闭门不出谢安绝不会以为其从此不问世事反而认为其是招术。如何不加防备,更如何会予王珣机会?谢安绝不放松,只会更加用心。当然,如此谢安更会注意自己执政不予王珣及任何人攻击借口。王珣达到。
于此时选择闭门不出,亦是王珣放手一搏。敢于闭门不出是王珣赌谢玄绝不会任秦人肆意,其一定会全力对付。以为谢玄一定全力抗击秦人,不仅是王珣知道谢玄性傲,更是知道其与谢安一样率性。的确,王珣放手一搏是有道理,于桓氏军队隐忍多年,谢玄已至极限,现在得出,谢玄就如同虎兕出于柙,其如何能不肆意、如何能不嚣张?现在秦人送上门来,谢玄绝无理由不以其发泄多年积郁。
当然,王珣智慧,尽管闭门不出是放手一搏,可是其亦有后手。王珣后手便是从弟和刘裕。不言从弟王谧少有雅名,就是其敢于指责谢安之魄力,王珣便以为其可成事,更何况其肯与自己一心。而对刘裕,王珣更有想法:虽是寒门,可刘裕却出自彭城是汉室后裔。不仅如此,其有志更敢于挺身而出。有此一文一武二人为用,一旦有变,王珣相信自己能够尝试力挽狂澜。
有心刘裕,从弟言其担忧,王珣自然重视。思考过后,王珣言道:“使仆役向其透露,正在勘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