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2 静待变化 (3 / 3)
“京口,让稚远心乱。”真正明白,王谧不仅立即回答还道出原因。
先前便闻大将军桓温军言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所以在意京口王珣更甚王谧!可是,越是知道京口重要,王珣越更知陈郡谢氏一定要占据,而谢安迫使桓冲退出京口,王珣知道其绝难容忍他人染指。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极是清楚,王珣便明白言道:“京口可占据,但是否能为用,要见占据之人本领。”
对京口真正了解,王珣开口自然道出根本。
“明白。听从阿兄吩咐,暂且静观。”立即明白从兄道理,王谧再次认可答道。
从弟不仅能听从劝解更能转变,王珣如何不高兴?心情愉快,王珣便又言道:“蛮秦侵伐,晋人柔弱定然混乱;混乱出,才见人性及治世能力。静观,不仅能清晰看到,更能准确把握。至于寄奴,当然要做引导。对人相助根本是使其找到方向,如其不知自己方向,相助反会使其生出依赖。寄奴选择志士,是其找到方向,可是选择志士必定艰难,苦心更是必会出现。然而如此却是磨练。磨练必须,所以不要急于相助。稚远,现在担心非是占据京口及寄奴,最让人担心,还是桓幼。”
的确,面对谢安排挤,桓冲不但选择退让还一再退让。如此,是桓冲谦让,还是其懦弱?即便其选择谦让是为表谯国桓氏未曾有不臣之心,可是无论如何让出杨州不该再让徐州!再者,一味退让,秦人来伐,又该当如何?抵挡,且能胜秦人,依旧还会被怀疑,如此其又会怎样选择?手握重兵且是能战军队,自然不该让人猜忌,可是亦不能过分心,只要圣上信任,内心坦荡,又何惧他人戚戚?
曾任职于大将军帐下,王珣与桓冲熟悉,可是大将军谢世后桓冲行为,王珣实在不能理解。
“幼将军一再退让,应该是有其考虑,秦人来伐,抵御全赖幼将军,其一定不会再如现在。”与其言相信,不如言王谧心里希望,所以言及桓冲,王谧力挺。
先前大司马桓温在世时,虽有人暗言其有不臣之心,可是立于大司马面前,朝中诸臣即便不如太原王氏之王坦之虚汗淋漓,亦是两股战栗不敢喘息,只有陈郡谢氏之谢安敢在大司马面前做“洛声吼”。可是,谢安虽敢在大司马面前出言朗朗,可其却是在颂扬。大司马桓温亦是智慧之人,其对身后事安排自然异于常人,其未将手中军队及权力交与其而是托付其弟桓冲。桓冲不仅掌军更读书,换言之,其不仅能指挥军队亦行风雅甚至服用五石散!服用五石散可使人致高妙境界,是雅人行为。如此文武皆备,又有其兄基础,桓冲应该不使桓温失望。虽然面对新起谢郡谢氏,桓冲一再选择退让,且不听劝阻放弃扬州刺史之后又放弃徐州刺史之职,可是依旧能理解其为大义:不与谢安对立,才能使朝庭不出现分裂。所以王谧力挺,依旧有其道理。
实在熟悉桓冲,特别是看到桓冲如此面对谢安,王珣不能对其有更多指望。可这些如何能够名言?不能对从弟直白道出,王珣只能对其言道:“秦人此来,目的强烈,形势实难预料,故而不能心存幻想。”
“阿兄,如此更要早做准备。”从兄言名危机或出,王谧自然紧张,于是其心言道。
早做准备,自然应该,可是要做准备,必须对形势有清醒认识,可现如今,陈郡谢氏注意依旧在内,如果呼吁,不仅不起作用更会被谢安猜忌。这样现状,王珣明白不仅自己,其他之人更是无能为力。
王珣到底智慧,其知不能为便不强行,否则不仅自己消耗更会有反作用,于是王珣便智慧选择静观。不仅做出选择,王珣还要让从弟明白,于是其便答道:“稚远需学会综观,不可只视一人一处。”
明白从兄之意,可是桓冲手中有晋最强军队,抵御秦人不依靠桓冲还能依靠何人?
“谢阿兄指点,稚远注意全面。”尽管心中不解,可却明白从兄之言是为自己提升,于是王谧便只做如此回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