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 恢复新法8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1 恢复新法8 (1 / 3)
        再向以往那样,靠荫补直接被授与官职的话,难度就非常大了,向范纯仁那样都不一定能够从国子监中毕业的。

        不过,如果只是不想为官的话,倒也不需要这么痛苦。官家还是过依照原先对于文官的品级荫补子弟的政策,赐予其子弟相应的寄禄官。

        只是食俸禄的话,大宋还是负担的起得。

        第二个建议,是关于明年科举考试的。

        明年,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应该在其之后加开恩科。

        在科举考试当中,殿试的时候,专门选取一些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俊彦。年轻就是他们最大的优势,这些人可以先留在汴梁城中,轮流在六部实习,跟着前辈一边熟悉部务,一边向其学习经验。

        州府县政府无非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中央而已。这之后,除了科举考试的前三名之外,其他人都要经过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的评分。然后,根据评分再授予相应的官职。

        现在暂定,这些新进的进士在各部必须呆足三个月,合计也就是一年半。

        而御史台等监察部门也可以在这些学子当中进行考察,对于那些个性秉直,不善于与人交际的进士,也可以在留其在京城呆半年,考察其是否适合各监察部门。

        这些学子被外放到地方以后,要经过县级、州级,以及转运使级别的三成历练,按照文官考核的原则,即便是升迁、政绩最为优异的官员,也得用整整九年的时间。

        这么算起来,从考中进士之后,到转运使级别的官职期满,加起来也得用整整十一年半。当然,在京城六部之中,也不是每一个部门非得呆三个月的。

        自认为已经熟悉部务的进士,也可以提前申请部务考核。考核的时候会相当严格的,为了防止舞弊,部务考试会由御史台等监察部门出题并考核。

        大宋朝这个丞相必起于郡县,比后来的大明朝那个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先进多了。

        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之后,这些学子当中将来也许能够成长出寇准和李亢那样的人物。

        十一年之后,升职会京城,那只是最理想的境界,大多数人很难做到。总有人会在县级、州级干两任之后,才会有可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