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3.跟郭大哥交流 (1 / 2)
第二天,为了充分显示自己在古董鉴赏上的才华,保玉带着郭永他们去了北京的一所古玩城。
那里卖文玩字画的有几十家,大多明面上都是普通货,有些精品也不怎么往外摆。
保玉带着郭永,看到没什么精品的店就一瞥而过,走了五、六家,终于看到一家店里的东西不错,围着老板聊天的顾客也不少。
保玉转了一圈没见人招呼,摆东西的玻璃展柜也锁着,索性问问老板:“老板,这柜子里的那个挂着的奏折我看看。”
店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脸膛白净,戴个眼镜,像个知识分子,不过眉眼间却带着一丝傲劲,见保玉不过是一个少年,心里便有几分怠慢:“哦,我们这东西轻易不往外拿的”
“呃,”这话噎的保玉不轻,不往外拿?那这生意还怎么做?
郭永和李葵准备走,不过保玉沉吟片刻,摸了摸下巴,说“我可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呢,你怎么敢怠慢?”
中年人从柜台里边儿走出来,变得客气了很多:“坐着说,坐着说,我给你拿出来看,是看那个奏折是吧。”
中年人拿出那个奏折用托盘装着拿过来:“这是朝廷里的东西,很难得的。”
郭永立马被这个古朴而精湛的奏折吸引了,头也不抬说道:“我是第一次见到朝廷的奏折呢。”
这个奏折质地细腻,造型简单大气,上面洒金皮绘着祥云纹,细腻流畅,构思精巧,上面字迹清晰可辨,还有礼部落款。
郭永有些爱不释手,拿着奏折问中年人:“老板,这东西多少钱?”
中年人咽口吐沫:“本来要五千的,你给四千算了,这是宋代的奏折,拿着钱都不好买的。”
“宋代的奏折?”保玉从中年人手里把奏折拿回来,笑着说,“奏折是明、清时期,官员向皇帝奏事的文书,按其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4类,前几天,我看电视,二十一世纪的导演真能改编,在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有一个情节,巡按拿出一份奏折说道:‘本官明日早朝即向圣上递交奏折’,这纯属外行。因为奏折又称折子、奏帖或折奏,这两个字的称谓最早见于顺治十三年。你这东西是清朝的,和宋朝无关。”
中年人听了这话,有些尴尬,半晌才说:“即便这东西是清朝也得值四千呢,您说是不是?”
一旁的郭永笑了笑说:“好吧,我买了,您给我用好一点的锦盒包起来,给找条好点儿的盒子,我送人的,pos机有吧,我刷卡。”
中年人转身取来pos机,拿过郭永递来的卡,划一下,输入金额让他输密码。
郭永输好密码,吱吱吱,pos机吐出打印条,中年人扯下来让他签字,自己去找锦盒。
保玉帮助郭永把奏折放在老板给找的锦盒里,扣上扣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