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不能走进死胡同4
一个初秋的上午,艳阳高照,晴空万里,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打破了青泉村的宁静与净洁,味伴着烟硝末儿依着青皮山升腾着、扩散着,本来幽雅洁净的山色迷蒙起来。继而,礼乐声和喧闹声响起——宏远萤石选矿厂落成典礼仪式拉开了序幕。
左面则是一个天大的土坑,做蓄水池用,四周以铁丝网做护栏,避免人、蓄无意中掉入那万丈深渊。右面是方方整整的一个小厂,红砖砌成的墙一米多高,前排是用白木板儿搭成的工棚屋,后排是个高大的机房,所有的房屋一律是白木板儿搭建,上盖桃红色的房顶。不远处还有几处露天设备。所有的东西都是崭新的,泛着光泽,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而且这些建筑物,红黄白色彩鲜丽,在工厂外边一排古朴的小土屋的映衬下,显得富丽堂皇,让人精神一震。今天工厂举行落成典礼仪式,所以又特意打扮一番,门口挂着大红灯笼,墙上装贴了彩纸标语。还有那个用红绸连缀的大红花在微风中烈烈地抖动着,像在显摆它的不同凡响。院内的各色旗子迎风招展。这场面吸引了青泉村那些无所事事人的视线,所以有数目不菲的围观群众来增加景致。
赤城人妥老板满面春风,激情高涨,面对各级领导,面对他的同行,面对宏远萤石选矿厂的全体员工,呈上了他的目标。
祝贺声、鼓掌声、喧哗声……所有的声响都淹没在新一轮的鞭炮声和鼓乐声中了。
元书记作为选矿厂的特邀嘉宾,替这个赤城人高兴;作为青泉乡的“头人”,为青泉乡的地盘上能坐落这样一个设备先进的工厂,由衷地自豪。也因为青泉乡的一部分农民即将成为选矿厂的工人,在以往的经济收入的基础上每年可以增加几千元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元渊总算松了口气。
无独有偶,好事成双,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里,元书记接到被他派出去招商引资的张副乡长的电话,他兴奋地汇报:三元的负责人说,如果当地政府没什么异议,公司将要投诸于物力人力建造三元公司奶牛场。
当地政府能有什么异议?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元书记被突如其来的喜讯冲击,有点儿找不到北了。只听见自己在说,欢迎来青泉乡投资建厂,当地政府将全力支持。
因为早有准备,打算建奶牛场的土地,在春播时,都种成了小麦,现在,小麦都已成熟,农民可以立即收割,既不影响三元建厂,也不损害农民的利益,这个消息来得太是时候,简直上天赐予黄道吉日。
当天下午,大联合收割机,慢吞吞地开进了那块被选定的做奶牛场的小麦地里。麦穗儿进机,麦粒出壳,麦秸纷纷倒地。这个笨重的大家伙用了几个小时,就为三元建厂清除了障碍,然后得意洋洋地唱着歌儿离开了。田里的农民惋惜不已,嘴里不停地唠叨,这是块好地,土壤肥沃,特有后劲,每年秋天的亩产量总是最高,建什么厂应该去劣等地里建啊。农民对土地的钟情,如同鸟儿对天空的眷恋。然而,商品经济社会中,任何东西都逃不脱被经济丈量的命运,谁让投资商偏偏就看上这块儿地呢,有钱人肯出大价钱,他又奈何!农民提了麦粒,收了麦秸,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这块曾经蕴含着他们的希望和汗水的土地。
第二天上午,三元公司的人到了,经过策划,决定先垒奶牛场的院墙,也就是说先把这500亩的大厂圈起来,然后再进行里面的设施建筑。
三元公司奶牛场的建厂也开始了。在张副乡长的配合下,帮助投资方买砖,雇佣当地农民充当建筑工人,找挖机,热闹起来了。前几天还是一片小麦地,现在,农用汽车、四轮拖拉机里的冒着黑烟的柴油机们扯着嗓子唱着同一首歌咚咚咚,咚咚咚……这些车有的行驶,有的停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地里还有围巾包着头、用口罩拦住脸的女人,也有戴个安全帽的男人,搬砖弄土,忙忙碌碌。
青泉乡坐享清闲的人越来越少,就连一个外号叫做“二锅头”的小光棍儿天天往后面的厂子里跑,前几年,隔三差五犯神经病,一犯病就和他的父母打架。现在却是一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模样,头戴安全帽,一身迷彩服,手提大铁锹。笑容灿烂。逢着熟人就打招呼。任何地方,有活儿干的人,肯定有饭吃。当地有一句俗语叫做“饿不了肯吃的,穷不了肯做的”。
可是有一天,青泉的村民又一次包围了元书记——要他关注民生问题,钱,可以多挣,但不能以损害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为代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