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创业难,难于上青天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创业难,难于上青天5
  参观考察观摩,大会小会研究,终于,一个新思路在元书记的脑子里诞生:农业富乡,工业强乡。

  元渊想,霍占明可以承包项目,也可以投资建厂,不到十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龙头企业;赵爱军可以凭着自己年轻力壮,父母人力物力的支持,养牛种田多种经营,做了青泉乡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然而,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更多的是既无资金,又无超前意识的普通农民,他们只有劳动力,把这些普通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一个档次,才是自己这个青泉乡“头人”的工作重心。农业方面,改水地种白菜已经蔚然成风,养殖基地初具规模,可是闲置的劳力仍然很多。积贫积弱的地区,无工业可言,历届书记总在走马上任时大喊着“发展工业”的口号,可是谁也只能喊喊,最后也只能以此作为前仆后继、来日方长的事业,卸任时又寄希望于后任。

  只要上任,谁都在思索:穷乡僻壤里能干什么?

  这一地区,无矿产,更无高度的文明和先进的理念。既无资源也无人才时,发展工业只能是空中楼阁。

  乐康县方圆百里内,好多村子里还有坍塌了的石磨房,石砌的水井,骡马车,扁担,木犁……千年不变的物件设施。这里的老百姓们只需记住“夏天锄,秋天收,冬天坐个炕头”,当然,这也是千年不变的生活流程。放眼望去,只有大街上宣传壁画儿能透漏出点现代文明的意思。可惜,所有人对这点现代文明都熟视无睹了,虽然刚刚张贴时,人们看着这些画儿就好像三十年前看那绿色的手推车上放着个绿箱子,绿箱子上蒙着块儿绿布,里面却上演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西洋镜”一样,五颜六色的,令人耳目新奇只有几个小时罢了。新奇之后就变成了旧物。这些壁画就像村子后面那盘现在不大使用的石磨一般,让人们的眼神麻木。

  这里的人们,无论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总是老牛拉破车的节奏,说话办事慢条斯理。一场酒席能摆一个昼夜;过一个春节,从一入腊月就闻见了年味儿,正月尽了,年味儿依然醇浓;连走路也是这样,有一句地方话叫“宁可叫狼咬了屁股也不能乱了脚步”;当然,这一带的男人们拥有大碗喝酒、大块儿吃肉的豪爽!即便是妇孺也能背出几套“哥儿俩好呀,六个六呀……”的行酒令。七八个人围坐在一起,二锅头就着咸菜,也能一盅一盅地喝,一圈儿一圈儿得打,从上午一直喝到太阳落山,喝趴下了,架起胳膊抬回去,晕晕乎乎的醉汉嘴里还在嘟囔:“来……喝!……别管我……没醉……咱哥俩再清一个……”有喝哭了的,也有喝笑了的,还有喝跑了的,更有甚者,为了不负众望,为了表示感情深一口蒙的赤胆忠心,一瓶一瓶地往肚里倒,没曾想,酒席上当场毙命,迷迷糊糊中踏上了不归路,同饮者只剩下了面面相觑,骨酥筋软……可是活着的人一觉醒来,照喝不误,不过好像减少了点儿劝酒的力度罢了。

  所以有人说,这儿的居民大多是游牧民族的后裔,虽然生活习俗、生活方式被教化过来了,北方少数民族的遗传基因仍然在起作用。无论那个村子里,断文识字的知识分子寥寥无几,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一年四季无论早晚,大街上,小角落里,总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块儿不同年龄段的聊天者,大人们一边骂着娘一边交谈,不到一米高的小小子们互相追逐着,撕打着,彼此之间大声当着“老子”,间或地冒出一两句让正在骂娘的真老子追着打的脏话。

  某一处突然间人群云集、纷纷扰扰地闹腾起来了!不用问,肯定是谁家的老婆偷了别人的汉子,被捉奸捉双地被逮住了。看客们踮起脚尖儿,张大嘴巴,立刻把里面的人围了个水泄不通,谁不想一睹为快?这不,精彩节目马上上演了!只见那男人和那女人扭作一团,不可开交;此男人又和彼男人不共戴天,互操祖宗。但是,无论怎样闹腾,夫妻绝不离婚,即使女人受了委屈、丢了面子,寻死觅活,上吊跳井。因为父子两代用了前后三四十年的汗水浇灌出一个媳妇儿,所以谁家的媳妇儿也是个金疙瘩!全家人节衣缩食的共同目标也是娶房媳妇生个孙子,盼星星,盼月亮,媳妇儿过门儿,目标终于实现了!煮熟的鸭子,即使臭了也得吃掉,怎么能放飞呢?所以,这儿有一句古训:自己的娶来的妻就如自己买来的马,自己骑自己打,不叫她活出门,宁叫她死在家。在这里,家里闹纠纷,女人抹脖子、喝农药的事件时有发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一方人也在制造着一方的地域文化和社会文明。文化落后,科技落后,教育落后,整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也落后。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