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章 三观
  苏文很少谈她与男方父母的关系,每次问她时,她总是淡淡地说,“他父母工作都很忙,平时很少能够见到他们,他们和自己儿子周舟的交流都很少。平时他爸爸妈妈各忙各的事业,晚上时很少回家一起吃饭的,夫妻间的关系属于相敬如宾那种。

  有一年十一国庆节,周舟带着苏文回家里见他爸爸和妈妈,周舟家住在一线省会城市,他们家的住房是在风景秀丽的别墅区,小区保安森严,据说住在这边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士。第一次去男朋友家,紧张的前一天开始就是身体各种不适应和难受。

  那一天,苏文提早1个多小时起床精心打扮,还穿了新买的衣服去见未来的准公婆,周舟开车到楼下接她直接开会周舟家中。到了小区,车载自动识别系统,小区保安还亲自过目是否是本小区的。由于业主人数也并不是非常多,小区保安记得每户业主的面孔,经过严格的安防,他们将车子驶入一栋白色古典园林式楼房的地下车库,车库里面停车另外一辆豪车,估计是他们家周末使用的,周舟爸爸和妈妈平日每天上班有专车接送。

  随后他们从地下车库出来从内部楼梯上了地面一楼,室内装修看的苏文瞠目结舌,岂止豪华奢侈四个字可以形容,整体风格是中式的暗红色,奢华中又透露出古色古香,一些古玩摆设既体现出主人的高贵和良好的文化内涵,看的苏文目不转睛,客厅中空无一人,之间他们家中阿姨端出了水果和茶点,说了声先生和太太在书房忙工作呢,一会儿就会下来。

  周舟让苏文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喝茶,他亲自去叫他的爸爸妈妈下来。苏文一边小心翼翼喝着明前碧螺春,一边四下观望,她现在坐的是一套紫檀红木的大沙发组合,透着古典和淡淡的香味,背景墙正中间放着一张长台,长台上面放着2个造型各异的青花瓷,中间有盆开的正盛的鲜花,具体是什么品种,苏文也不清楚。背景墙正中间悬挂着一副荷花莲池的中国山水画,这幅画非常特别,不是刻意描写一朵荷花的精神面貌,而是描写了整片荷塘的荷花千娇百媚的状态。花开千朵,各表一支。

  这时苏文听到周舟和他父母的声音,苏文赶紧站起来去迎接他们。周舟的爸爸体态偏瘦,穿着夹克,带着眼镜,皮肤白净,典型政府官员的形象和穿着打扮。周舟的妈妈乍看非常年轻,像三十多岁一样,穿着黑色的连衣裙,身材苗条,化着精致的妆容,脸上露出职业般的笑容,从里到外透露出强大的气场,令人不寒而栗。他们非常礼貌,客气和周到地跟苏文打着招呼,同时也在细细地观察着苏文。以他们人生的阅历来看,苏文就是那种心地善良的小女孩,虽然没有过人长处,但脾气比较温顺,他们看后也反到觉得很踏实,反到没有刚才的紧张感了。这是苏文很少几次告诉我对周舟父母的印象。

  人们对现代人的婚恋调查,夫妻双方结婚最在乎的什么?就是三观一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一致的夫妻在婚姻上回相对而言更稳定些,所以三观一致可以理解为“门当户对”在新时代的新解释。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三观容易一致?一个阶层的人,家庭生长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相似的人。

  周舟来自一线城市的名门望族,官二代,富二代,从小养尊处优,要什么有什么;苏文来自三线城市的普通农村家庭,从小需要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什么都要靠努力拼搏去获得。他们从小在不同层级的环境中长大,身边接触的人和想法也不尽相同,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审美观点,前面二者还是可以改变的,最后一条是短时间很难改变的,而且这一条是致命缺点。没有结婚前他们认为他们谈天说地超级“三观一致”,婚后才发现这种鸿沟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苏文是一个没有任何优势的人,在一个强势的家庭,示弱和学乖也是能够生活下去的。她不需要工作,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代价是“听话”。只是稍微有点追求或者想法的人,都会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想法,加上苏文和周舟从小生活环境的差异,家庭背景的差异,三观不一致的差异,就会容易争吵,争吵多了会导致夫妻关系的恶化,就会活的不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但凡有个更优秀的人员出现,这种关系就会土崩瓦解。必须跟公婆一起住,必须在婆婆的指挥下生活,连自己的孩子喝多少奶穿什么都是婆婆说了算。在别人眼里羡慕她嫁得好,她自己却觉得活在牢笼里。

  很多实践证明,真正有利于家庭幸福的夫妻搭配原则是一强一弱,而不是双方都很强势。苏文说:“周舟的爸爸和**关系看起来不是很亲密,不是那种你浓我密的,两个都高踞要位,双方都很有主见,自己的想法,而且双方都不想让。对于我这位很普通的女孩,柔弱的女孩,周舟的爸爸妈妈反而并没有显得很看不上苏文,并没有觉得需要门不当,户不对。这是让苏文百思不得其解的。”可能他们觉得对方还是弱些好,可能他们是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些子女的喜爱,只需要他自己喜欢就行了。周舟的爸爸和妈妈对子女的婚恋观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跟他们本身的工作环境和个人性格都有关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