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3章 投桃报李
话接上回吴志扬与商昆修炼“大喜乐”之法,引得那些到百花楼的消遣的王孙公子们兴起,吴志扬将商昆引为坐上宾,请他在百花楼传道授业,那些王孙公子们一听修炼此法有诸多好处,纷纷说道:“朝廷教我们读汉人的书,谁知汉人的书艰涩难懂,一年也认不得几个字!还是佛法平易近人,一看就会!”于是争相效仿,一时在京城蔚然成风,连许多京城达官贵人也在家中研习。
吴志扬虽用无数金帛子女供养着商昆,请在他百花楼传经布道,然而京城王孙公子都来拜师求药,他百花楼坐地起价生意更是兴隆,加之采战之术要用许多女子,他又掌握城外人市的买卖,如此人市的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这样一来一往,他与商昆却赚得盆满钵满不题。
话说佛郎国使节前往宫中,向惠宗皇帝递交了国书以申佛郎国主通好之意,惠宗皇帝亦厚赐佛郎国使节。出宫以后,国兴是礼部的秘书,奉命陪同佛郎国使节,田丰遂在府中宴请佛郎国使节,国英等人也来作陪。宴席中,那使节名唤韦恩师与翻译官并坐,那佛郎国的武士们都在门外侍立,田丰笑道:“他们也是客人,怎么在外面站着?”遂教在旁边再开一席请他们一齐吃酒。使节韦恩师道:“他们都是粗人,恐怕不懂礼仪,会冒犯大人。”田丰笑道:“吃顿酒不用讲甚么礼仪。”
这时国英与苏婈也一同出席,国英笑道:“妹妹,你跟他们长得一样,原来你祖上是佛郎国人士啊!”苏婈笑道:“我祖上是波斯人,却不知怎么跟佛郎国的人差不多!”那使节韦恩师是个博学之人,听了他们的话,笑道:“那是因为当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率军征服了波斯国,因此波斯人也跟我们相似。”国英笑道:“是了,是了,俺也听说过。”苏婈笑道:“你又不懂装懂,你如何会知道这么多事。”国英笑道:“俺以前听过那些安答兄弟们说故事,西边万里之外出过一个亚历山大皇帝,东征西讨武功好生了得!”苏婈笑道:“是我小看你了。”
这时菜肴俱已上齐,田丰请众人举箸用膳。韦恩师不会使用筷子只拿个勺子舀菜吃,众人也不奇怪,因为许多蒙古人同样不会使用,因此都是用小刀割肉食用。只是那些武士们更粗俗,徒手去碗里捞起汤菜放进口中,然后交口称赞美味佳肴。苏婈看他们一个个将满脸络腮胡弄得汤水淋漓,也浑身不自在,道:“荔浦芋那么多油汁都粘在他们胡子上,真急死人了。”国英笑道:“下次俺多做些少汁少汤的菜肴与他们!”
吃饱后,大家互赠礼物,韦恩师将本国的水晶宝石的雕塑送与田丰,以表示谢意。国英见那尊水晶异常精致,道:“没想到他们这些皮糙肉厚的人,还能这么心灵手巧,做出如此精细的宝贝来!”这时田丰对国英使了个眼色,国英会意,便道:“这些石头并不稀奇!韦大人何不把本国的佛郎驹送一匹给田大人!”韦恩师略有难色,道:“我们并不吝惜几匹马,只是我们往返万里,只靠这些马来做脚力,没有它们实在有些不便!”但他又不好拒绝,于是将自己坐骑送给田丰。苏婈笑道:“你们这般明目张胆问人要东西!以后你们的东西我不敢随便吃了!”田丰听了韦恩师的难处,笑道:“尊使放心,我国之人去往波斯都走海路,比旱路更快数倍,尊使何不乘我国之船到波斯,再折返归国!”韦恩师听后吃惊道:“原来中原从海路能通波斯!我们一定要去看看!”于是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一日惠宗皇帝早朝,司天台的蒲大人出班启奏道:“佛郎国不远万里结好天朝,陛下何不遣使报聘,以申两国修好之意。”惠宗皇帝深然之,道:“有来无往非礼也。我中华礼仪之邦自当投桃报李,只是不知该遣哪位卿家出使?”蒲大人奏道:“出使之人事关天朝威仪,必要才学过人、仪表非凡者,方显我中华人物风采。”出使乃是礼部之事,惠宗皇帝遂又问礼部田大人,田大人出班奏道:“陛下,蒲大人通晓天文地理,又与佛郎国人物一般风姿伟岸!以微臣愚见蒲大人才堪此任!”惠宗皇帝听完亦连连点头,谁知蒲大人赶紧推辞,道:“微臣荷蒙陛下圣恩,甘愿西行!只是微臣这些色目人与佛朗国兵争不解、互为世仇!倘若佛朗国主见了微臣,一时怙念旧恶,恐坏了两国邦交。”田大人笑道:“臣只闻爱屋及乌,未闻恨乌及屋之说。色目人自从龙以来,久居中土、世食元禄,已是大元臣民。佛朗国主岂会以一面之好恶,而绝两国之好?”两人在朝堂上理论起来,原来那佛朗国与中国相隔万里,期间毒虫猛兽、戈壁荒漠不可尽数,来往一遭,不知几生几死,因此谁人敢去,蒲大人一时兴起,没想到事情又回到自己身上,因此推诿。惠宗皇帝道:“如今是何人陪同使节?”田大人奏道:“乃是礼部秘书刘国兴。”惠宗皇帝记起他来,遂道:“此子年轻有为,且才堪大任!足可为朕出使佛郎国!朕知此去万里道路艰辛,待此子回国朕自当重用!”二人见惠宗皇帝金口即开,只得依言而行,只是要辛苦刘国兴一番。
田大人将出使一事告诉刘国兴,刘国兴自然不能推诿。只是国英不服不忿,道:“俺哥哥这般文质斌斌,如何担得这份苦差!要去也是俺为哥哥去。”刘国兴道:“不可造次,这是皇上恩典,就算叫我赴汤蹈火,也再所不辞。”国英道:“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其实刘国兴也不只想沉溺书本,出使佛郎国便能游历诸国、增长眼界,也是一生难得之事。况且他与韦恩师都是博学之人,连日来二人以文会友,彼此又有友谊,因此情愿去佛郎国走一遭。然而他陪同韦恩师归国不久,恰逢佛朗国藩臣盎格鲁国国主起兵作乱,前后历经百有五十年,致使山河破碎,生民涂炭,韦恩师身赴国难,最终战殁,此是后话在此不题。
不知后来京城中还有甚么事,请看下回分解。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