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84章 开办学府 (5 / 6)
这就又需要大批大批的官吏、工匠和士子等等。
别的先不说,现在即便是,想开发南疆的金银铜矿,和宝石矿翡翠矿等等,也需要大批精通矿业的工匠。
可是,大郑这几年发展的太快,后备人才的培养却跟不上。
大郑现在的全国境内,是人才奇缺。甚至就连开遍了全国的标准件坊,现在的工匠都不足用。这还是有皇家背景的坊,可见其他方面的坊,人才缺到了什么程度吧!
提起这事儿,大部分大臣就又开始唉声叹气。
大家往标准件坊里,已经三数次追加投资。可眼看标准件坊都该投产获利了,却因为工匠太少,限制了规模。致使大部分的坊,只能部分开工生产,无法迅速获利。大家的投资成本,眼看都很难收回来,就更别说获利了。
这次王铮的思想没有跑马,他也正好有个想法,恰好能在此时提出来。
“所以我想办学院,各类人才的技术学院。把我华夏数千年来的传承,以文字的形势保留下来,然后系统性地,教给渴求知识的那些人。诸位同僚,我华夏的文明传承已久,但大部分的技艺,却都是师徒之间口口相传。而师徒之间的传授,却还有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的说法,师父就因此敝帚自珍,很多技艺也就因此失传。这还导致了人才的青黄不接,以及现今的人才奇缺。因此,开办各类高等学府和技术学院,我觉得已是刻不容缓。”
王铮的话,引起了片窃窃私语。
历朝历代的官府开办的学府,几乎全是教授的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而其他方面的学术,几乎全是师徒,或者是父子代代相传,还没有过开办技术学院的先例。
如果按照王铮的说法,的确能教育出大量的各类人才。可是,谁会把自家的绝学教给别人?
“简单,太容易了。朝廷定下来规矩,任何有绝学的师傅,都可以把绝学献给朝廷。而朝廷根据绝学的用大小,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小,给予定的经济补偿。或者是封官、赐爵、写入史册等等,只要方法得当,谁都不会再敝帚自珍。”
“可是,南疆等地急需工匠,现在开办学府的话也行,可是培养工匠就需要数年的时间,也太晚了啊!”钱望皱眉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