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 正式决裂(五) (1 / 2)
好听点,朱棣的举动是自保,不得已被逼无奈而为之。难听点,那就是造反,为天下人所不齿,而且还是造的自己亲侄的反,就更让人耻笑了。
在当时的条件下,何为正统,朱元璋的话便是正统。因为天下是他打下来的,他给谁,那谁就是合法继承人。明朝立储的方式是立嫡,立长,也因此争夺皇位的事,在明朝极少。
因为祖宗的规矩已经传下来,你必须得执行,没有反抗的权利。可以,当你生下来,就已经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做皇帝还是当王爷。
朱棣若不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获得了一定的运气,或许也只能一辈当个糟心受气,奔波劳碌的王爷。这样的制度,确实减少了许多夺位之争,但也留下了不少隐患。
比如,许多皇家贤明的亲王,只能在王爷的位置上郁郁而终,才能和抱负无法施展。倘若大明能与后世的满清一样,以立贤为准则,或许便没有清军入关,争夺天下的事情了。
然而,或许也不一定,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很难一概而论。且朱棣忧心之事,自然是师出无名,总不能昭告天下,老就是造反,欲夺建文的江山吧。
于是,他开始不断的查找朱元璋所留下的,有关藩王的职责。真别,果然让他找到了一条,自己可以利用的借口。那就是危机时刻,藩王可以出兵勤王。
朱元璋也考虑到藩王们可以会作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进行了诸多限制。比如,不可以无故进京,没有诏书或者上奏获得批准,只能留守在封地等等。
但是,有一条规定却是留下了极大的漏洞: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政策条文是找到了,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密诏。
不得不朱元璋果真是算无遗策,都到出兵勤王的时候了,还搞了一个什么天密诏,来限制藩王,可见其用心良苦啊!然而,俗话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总会有办法的。
朱棣与道衍二人经过一番商议,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们的办法就是写上一道奏疏,明朝廷有奸臣当道,霍乱朝纲。今燕王率兵勤王,清君侧,还大明一片安宁。
收到奏章的齐泰黄澄二人顿时大怒,因为朱棣所的奸臣竟然包裹他们二人。齐泰更是大骂道:“好你个朱棣,竟然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奸臣,意图谋反,还反咬一口。
今日我二人不将你挫骨扬灰,难解心头之痕啊!本尚书这就进宫,请求皇帝出兵,剿灭这个叛逆!”着此人就要风风火火的向皇宫赶去。
可是却被身边的黄澄拉住:“哎,齐兄,你这是要干嘛?忘了皇上的旨意了吗?朱棣不能动啊!唉!”听到他的话,齐泰的怒气也慢慢化作了不甘,将朱棣的奏折狠狠摔在桌上。
且朱棣在燕王府点起兵将,准备开个誓师大会,鼓舞一下士气。如今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兵的借口也有了,粮草兵器充足。
现在只要士气高涨,将士们英勇杀敌,大业可图。1399年6月7日,原本是个好天气,风和日丽,或许也将预示着一个好兆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