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5 魏忠贤把话说的很重】 (4 / 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75 魏忠贤把话说的很重】 (4 / 11)
        官价的波动是比市场滞后的。

        明代是什么情况呢?

        明代一两银是兑550到700文不等。

        在李自成崛起前后,崇祯这位煤山战神的操作下,银铜兑换比去到1100到2200文。

        因为铜的严重匮乏,导致明廷用掺有铜的铅钱去凑合,于是很快就凑合不下去了。

        铜的匮乏问题在明代末期尤为突出,大量的火器制造和补充需要铜,货币同样需要,商品经济发展下对货币的需求量更多。

        中国传统观念里的滇铜大开发是在清代,明末云南处于前线,而且产铜量不如清中期。

        明代也无外来大量铜的来源,清人用来解决铜荒来源大头是日本。

        而在明末,中国和日本处于战争,或者说是潜在战争状态,日本接连进攻了中国的附属国试图建立自己的“天下华夷”。

        德川时代则是琉球。

        清从顺治年就开始派船去日本买铜,康熙基本都仰仗洋铜,即便三藩之后重新控制云南,到雍正进口铜依旧占国内用铜的六成以上。

        清没有两次倭寇之乱和朝鲜琉球的历史包袱,自然无所畏惧,即便铜船船主在日本被百般刁难,乃至日本公开索要中国情报都毫不在意。

        日本人呵斥清人的官办铜船负责人如同奴隶。

        “商人蠖行鼠伏,媚词泉涌,自同奴隶”,为了有交换获取铜货的机会以防满人苛责,清代洋船官商互相勾结,向日本人偷运军械盔甲器械,传播造船技术,找人渡海完成日本人要求的阵法教习,乃至清朝的武举前往日本教习弓箭,而这在明代是不可想象也是无法做到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