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8 罢免杨嗣昌】 (6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68 罢免杨嗣昌】 (6 / 7)
        不过,也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杨嗣昌应该就是一个中立派,政治偏向不明确的这样一个人,这种人在大明朝廷中也不在少数,至少两成到三成。

        萨尔浒之战以来,明朝国运似乎越来越背。到了末代皇帝崇祯,明朝国内矛盾的已经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各种党派互相内斗,官员普遍**无能,军队人心涣散战斗力极低,东北的少数民族势力也虎视眈眈。

        再加上,此时气候恶化,气温降低,农民收成锐减,但是税负只增不少,很多老百姓完全没法活下去,他们终于揭竿而起,形成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地方农民反叛力量。他们在国内流窜征战,把明朝朝廷弄得焦头烂额。

        而在崇祯帝无依无靠的时候,杨嗣昌的出现无疑是他最后一根稻草。

        杨嗣昌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官二代,小时候酷爱读书,因此学问很深,对于事物有着不一般的见解。

        崇祯皇帝登基后,发现在国家还有这么一个人物,很是开心,再加上杨嗣昌这个人把名气看得十分重要,不屑于拉帮结伙,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因此崇祯帝就想大力倚重他。

        杨嗣昌很快就上任兵部尚书。在和平年代,这个官职可能还很轻松,但是到了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杨嗣昌无疑是扛起了国家的希望。

        他上台的时候,明朝内部,各地的农民军已经蜂拥而起,把四川等地搞了个底朝天,当地的地方军队完全不是对手,处处向朝廷请求支援。

        而满人也多次率领部队南下,每次都能将明朝守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苦守。崇祯帝见到形式已经烂成这样,就急忙让杨嗣昌想办法。而杨嗣昌根据一番思考,也提出了策略。

        杨嗣昌的策略主要核心有三点:大体就是,在东北先撤出主力同满人谈判,以防守为主,先稳住满人的进攻态势。

        集中重兵力量消灭农民军,农民起义军消灭后,再“收拾”满人,收复之前的领土。

        围剿农民军方面,杨嗣昌的方案也很出色,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统筹五个省的力量统一规划,在他的安排下和孙传庭等人的努力下,农民军受到沉重打击,李自成、张献忠等部都连吃败仗。

        李自成势力一度在陕西被孙传庭打得差点断气,被打得抱头鼠窜的张献忠更是将杨嗣昌视为必须要千刀万剐的仇人。

        可以说,杨嗣昌的这套策略可以说大体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这个方案可以完全实施的前提就在于后金是否“配合”,而这也就是失败的伏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