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6 爵爷回京】 (6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46 爵爷回京】 (6 / 7)
        那些曾被视为保障皇权的必要措施,如两汉的外戚辅政,中古很流行的太子听政。

        虽然事实上嫡长继承制还发挥影响,但太子这个政治角色却被尽量弱化了,乃至宰相制度等,逐渐在政治舞台上消隐了。

        这恐怕不只是因为它们对守成期的政治结构稳定其实有碍,还因为它们在行政上也是可以被“优化”掉的。

        在吸取前代经验教训之后,清代便成功实施了一段相当高效的君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两三亿人民实施了直接统治。

        经常有人把清代的君主**归结于满洲的“民族性”,其实说是异族统治需要加强行政效率则可,说是本身民族性。

        努尔哈赤两次立储失败以后,晚年留下的可是一套四和硕贝勒轮值听政、八和硕贝勒分掌各旗、共同议政的贵族共和制。

        可惜代善一系私心太重,否则爱新共和国就要屹立于17世纪前期的东方,与联省共和国东西辉映了。

        如果要解释一下这种彻底的君主**的话,那就是在平稳发展的年代,在成熟的官僚系统与法律法规的帮助下,并不需要什么“命世大才”才能担任行政首脑。

        只要皇帝肯下功夫熟悉政务就好了。

        **君主的角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

        后世的学者经常以宋代的皇帝来说明“君主**说”之不确,然而举例时往往挑出那几位不是中风就是精神疾病的皇帝来,要是他们生病的时候还能扮演好**君主,那就见鬼了。

        明代其实也一样,因为废除了宰相,皇帝自身便成了行政首脑,必须日理万机,不能像前元那些酒蒙子大汗一样委政中书省。

        而内阁的任务,是从旁“辅理”,一般而言并不负什么行政责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