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938 宝军骑兵大发神威】 (9 / 11)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骑兵在加速冲锋到临近接战时,会形成局部簇团,很难保持整齐密集队形。
欧洲的拿破仑战争期间的诸多战例表明,大部分情况下,相向冲锋的两支骑兵必然会有一方因士气崩溃而撤退,或者干脆停下发生小规模交火后脱离接触,亦或双方打开队形,容对方通过,以错马厮杀。
真正体现近代骑兵战术素养的,主要是临战队形的迅速转换;溃散之后的短时间恢复、整队,以及高超的步骑炮协同能力等。
拿破仑战争中,溃退的骑兵,往往能快速找到自己的长官和军旗,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重组并重新投入战斗。
欧洲近代骑兵控制力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英法这两个在殖民战争中表现最抢眼的骑兵之间的对比,或许是解开骑兵控制力和战斗力的最好钥匙。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国名将威灵顿曾说:“我们的一个骑兵中队可以抵得过法国的两个,但四个中队便不及他们的四个,数量越多越比不上”。
英国骑兵向来以马匹精良和个人技艺高超闻名欧洲,但上升到一定规模层级反而不如法军,源于双方骑兵控制力的差距。
当时的法军骑兵中队,整个队列被大量的军官和士官牢牢控制,分为前排指挥、中队主体和队列官行列三个部分。
中队主体的四个部分又各有军官控制前排,两翼还有各自的士官保证侧翼的控制。
以阵型为笼,以军官、士官为锁,有效防止了作战中士兵的涣散和逃逸。
英军骑兵在中队两翼同样配置了大量军官、士官,后卫队列官也数量密集,但中队的前排指挥却只有中队长一人,这会不会造成前排指挥的薄弱。
拿破仑战争中的大量战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