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50 朱由校让韦宝读奏本】 (3 / 9)
如果最后证明此官员的确是清白的,皇帝就下旨慰留。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言官是不受任何处罚的。
所以,言官风闻奏事,杀伤力很大,要是存心整你,就算到时候要不了你的命,也能让你体面、尊严、意气、朋友、亲人尽失,不死也得脱层皮。
奏折一上,皇帝不留中的话,就得上疏自辩,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死也得脱层皮。
即便魏忠贤此时已经权倾天下,一言九鼎,面对一帮言官集体发难,依然很麻烦。
李鸿章对这些有个很准确的见解,他说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当此等艰难盘错之际,动辄得咎,当事者本不敢轻言建树。但责任所在,势不能安坐待毙。苦心孤诣始寻得一条线路,稍有几分希望,千盘百折,甫将集事,言者乃认为得间,则群起而讧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纳。往往半途中梗,势必至于一事不办而后已。
后世的民间历史讨论中,有一个广泛的误解就是言官代表正面的、清廉的进步力量,皇权代表反动封建专制势力,他们之间的斗争是革命与**的关系,是民主与独裁的关系。
这是长期受话本杂剧熏陶出来的好人坏人二元史观,非常片面。
事实上御史、言官这种岗位,其设置初衷就是“监察百僚”,是皇权用来制衡文官集团的产物。
历代的谏议大夫、御史中丞、都察院都御史等职位在组织关系上都是和宰相、中书、内阁平行,而直接对皇权负责的。
所谓风闻奏事、弹劾官员就是行使这种权力的手段。
被弹劾的官员无论官位高低,若无来自皇帝或者同党的回护,很有可能面临政治声望甚至权力受损的结果,因为背负弹章而离开朝堂职位的大臣,历代皆有。
君主专制程度高,意思是集权程度加强,也就是说决策权更加收拢,然而囿于古代的技术手段落后,主要是信息传递手段落后,绝大部分君主都无力把所有事务亲力亲为,甚至连直接对执行者下指令都做不到。
因此君权还是要依赖于文官集团去执行自己的决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