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5 去都察院】 (7 / 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65 去都察院】 (7 / 10)
        在大明这个时代也差不多!

        到了清朝,大理寺的地位有所下降,刑部有所加强,都察院基本上保持不变。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在韦宝看来,是逐级递增的权力配置。

        魏忠贤笑着摇了摇头:“你还真敢想,刑部都没有空缺,还敢想大理寺?没有位置。也不需要观政。”

        观政是大明特色,士子进士及第后并不立即授官,而是被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这就是明代进士观政制度。

        此制度肇始于洪武**,贯穿有明一代,奄至明末尚存。

        韦宝对于大明的升迁捷径,还是有过一番研究的。

        司法部门能最快积累功劳,更快的是兵部,打仗也能立马立功,但他一个刚刚入职的正七品文官,就算放到兵部去,就算立马赶上打仗,也不可能外放他出去当个兵备佥事啥的。

        所以,司法衙门是韦宝眼下唯一的选择。

        去司法衙门当个观政,搞不好就能捡漏呢?捡着个啥功劳,可以为下一步升迁打基础。

        明代进士前几名直入翰林院、承敕监为庶吉士、中书舍人者不历观政,剩下的才要经历观政的考验。

        而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随着全国取士数量的增加和中央政府官制的完备,到永乐初年,观政制度已经发生变化──所取进士除去前几名仍然直入翰林院、承敕监为庶吉士、中书舍人者,并不是余下的进士全部观政,而是只留部分观政,其它的有直发诸王府为辅佐官,更多的则“悉遣归进学”。这应该是因为一段时间内无官可补采取的临时举措,并非定例。

        此外,永乐朝后期,开始直接任命及第进士为行人司行人。

        到了天启朝,所谓进士观政更成虚文,完全丧失其本来意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