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大型片梭织机四特酒】 (2 / 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9 大型片梭织机四特酒】 (2 / 17)
        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

        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摇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工作。

        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作时,纺妇能够用双手进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主要的纺纱工具。

        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

        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

        大纺车与原有的纺车不同,其特点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利用水力驱动。

        这些特点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适应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

        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

        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能满足其生产能力。

        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多世纪。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

        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粘和剂使之粘附于织物的表面,但颜色遇水即容易脱落。

        植物染料则不然,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