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9 新品火爆带来的意外之害】 (5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9 新品火爆带来的意外之害】 (5 / 9)
        明朝科学家太多,作为在场这帮人,都是受过教育的精英知识分子,就算是没有钻研过科技方面的知识,大明有啥新奇物品,还是大概知道的。

        大明这个时期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与西方相比,并不逊色。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大明朝。”

        “大明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在日常生活及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不分伯仲。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缜密思考和理性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

        但“在实践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明朝末期,正是西方科技文化理论大发展的前夜,而明朝广大士大夫阶层已经普遍研究西学,中西方在科学发展上各有千秋。

        大明的许多科技方面的著作相对于近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和哲学都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西方是颇具亮点的。

        在大明倒闭之前,西方科技发展还很不明朗,牛顿和莱布尼兹尚未出生,波义耳和帕斯卡尚处孩提阶段,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笛卡尔隐居荷兰。

        而同时的明朝已经进入了西学东渐的高峰,学术环境开放,政府支持,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研究和翻译西学著作,共有七千多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

        这也是韦宝让人搜罗洋翻译,让人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著作都加紧翻译成汉字的原因。

        自己强大,还要博采众长,这样构筑知识体系的速度才能加快。

        事实上,这些工作,大明一直在做,很多书都是现成的,已经翻译成了汉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