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44 建奴向天地会求救】 (6 / 7)
《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
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大多数国人印象中,中医诊断简单,无非是用中草药治病,或者经络脉象及针灸等治疗。事实上,这种认知极为偏颇。
中医同样重视临床医学,比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也重视外科手术,比如三国时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时至晋代,中国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并传入国外。这一时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
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明代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
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希腊古典医学是西方的古代医学源头之一,与中医的哲学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倾向于从统一的整体来认识机体的生理过程,可惜几乎断了根。现代西医的源头起源于**医学。
**人对医学的重视。公元7世纪起至其后的一、二百年间,**人建立了**帝国,其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技术及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保持领先地位,直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
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医学进步和发展,甚至是现在的世界的主流医学---西医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