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后手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53章 后手 (2 / 3)
        李自成将库存在宝丰县的军粮调拨过去,在城外设置了赈灾点,解决了百姓眼前的困难,但这样一来,天命军自身的军粮,也会异常紧张。

        四五万百姓,以每人每日半斤粮食计算,每日至少需要二百石粮食,李自成手的二十万石粮食,即使不供养军队,用不了多久,也会被消耗一空。

        而且这部分粮食,还要接济已经安置的那些百姓,去商州的新兵家眷,也带走了不少粮食,士兵们要打仗、‘操’训,实际粮食消耗平日更大……

        现在距离夏粮成熟,至少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无论如何节俭,都无法支撑下去。

        百姓们每日坐吃山空,即使明年的夏粮获得丰收,也不能白白养着他们。

        这一段时间,李自成一直愁眉不展,这四五万百姓,可以送到川南、川西,四川倒是不差粮食,但距离太远,远水难解近渴!

        李自成迟迟不愿南下陕西,是因为陕西灾民太多,实在没有足够的粮食安置,现在的河南,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局。

        百姓们必须救,但他们必须做些什么,不能白白养着他们,否则会增加他们依赖的心里,人力资源也是‘浪’费。

        现在的汝州,自然不可能大规模修筑道路,在朝廷眼皮底下,谁知道是否会出现反复?如果朝廷派出重兵,这一片地方,极有可能重新回归朝廷!

        李自成最后将这些士兵分做三拨,其近一半的百姓,也是三四万人口,安置在鲁山县西部的外方山东麓和郏县东部箕山的西麓,这些地方不仅有河流,还有半坡的耕地,无法种植水稻、小麦,但种植粗粮完全有可能,土豆、红薯、‘玉’米这类谷物,不但产量极高,对淡水的要求极低,只要萌发阶段不缺水,基本能正常生长,即便出现减产的情形,也会小麦的产量高得多。

        天命军向这部分百姓供应粮食,但他们必须自己开垦耕地,为明年的‘春’耕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百姓们虽然贫困,但手的农具尚在,只要官府适当引导,应该可以开垦出足够的耕地。

        第二部分万余人,由天命军押送,安置在南面的南阳府,南阳府地势低,水源丰富,几乎没有受到旱灾,百姓贫困,乃是因为官府加重赋税的缘故,天命军来到南阳府之后,已经采取了“轻赋”的政策,百姓们生活开始好转,安置万余百姓,问题应该不大。

        最后剩下的士兵,只能送往四川了,建昌府正在大规模修筑官道,主干道结束后,还要修筑依托主干道的二级大道,沿着各种道路,又能开发出不少耕地。

        建昌府的汉化工神作书吧正在进行着,正需要增加汉人的数量,河南的饥民去了建昌府,对百姓、官府都是有利的事,百姓虽然要长途迁徙,但可以得到耕地,以及养活他们的粮食;对官府来说,汉人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当地的汉化,而且汉人壮丁的增加,可以提高当地的生产力,只要撑过这一年,明年可以对这些百姓征税。

        如果是正常年景,让大量的百姓背井离乡,恐怕十分困难,汉人“根”的意识很强,如果不是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宁可受穷,也不愿背井离乡。

        要安置三县的百姓,最关键的便是粮食,李自成手只有二十万石粮食,显然撑不了多长时间,他一面向驻扎商州的第七营传讯,让宋着人送来粗粮和种子,一面开启了南阳府城的仓库,从库存的粮食,先运过来十万石救急。

        李自成将郏县、宝丰、鲁山三县的百姓基本安置到位,已经是十二月份了,刚刚安置的百姓,很可能缺少冬衣和舒适暖和的房屋,李自成只能尽力了,他让各县的官府,尽量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