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9第39章交换信物1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驾崩,同年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建。建帝尚为皇太孙时,其祖父太祖朱元璋召集天下名儒,悉心教导他,希望他成为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朱元璋不是没有考虑过朱允炆可能要面对的困难——他的众多王叔大都年富力强,手握大军于四方,对这个弱的皇侄虎视眈眈,可是岁月不饶人,他也有心无力。
朱元璋一生英明神武,却也犯错不断,尤其是在对书生的认识面。他切身体会过书生治国的无能,却也难免仰视读书人,最终还是将一张白纸一样的帝国继承人交给了书生。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朱允炆的老师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等,是这样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符合圣人之言,却充满了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他们个个人品学识非凡、满腹经纶,却都没有行政经验,更别提斗争经验了。他们对于治国大计只会纸谈兵,更别提帮助朱允炆面对如此复杂险恶的局面,制定有效的国政大计了。
其实早在几年前,朱允炆当皇太孙之后,慢慢有了莫大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是来自他的王叔们。所以当他登基称帝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他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统统提拔为翰林学士,共参国政。
朱允炆的性格完全不像朱元璋,他继承了他父亲太子朱标的温良品性。在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温尔雅的朱允炆从心底里排斥朱元璋的酷政,衷心向往圣贤书所说的仁政。
即位之后,朱允炆便慢慢取消了朱元璋制定的残酷刑罚,大力减免了天下田租,接着便裁军、缩减开支,减轻百姓负担。这些政策却得罪了权贵和藩王。
接着,朱允炆将六部尚书从二品提升至一品,又在尚书与侍郎之间,加了个侍之职,这使得六部尚书的地位大大提高。朱允炆又同时大大提高国子监、翰林院和詹事府的编制和地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加强预备官员的儒家教育,提高翰林学士在朝廷决策的地位,加强对以后帝国继承人的教育和训练。这一系列的朝廷机构的改革,更加强了官之治,削弱了武官和藩王的权势。
令朱允炆心恐惧的,不是武官而是藩王,而藩王之,他尤俱燕王。朱棣给朱允炆的印象是相貌伟,智勇有大谋,且经过战争的洗礼,变得坚韧不拔。他麾下兵精将广、谋士如云,实力不容小觑。为此他专门找来齐泰与黄子澄,商议如何剪出燕王及其他藩王势力。
齐泰认为应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除掉燕王,还能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而黄子澄则认为齐泰此举太过鲁莽,对付燕王必须精心布置才能万无一失,不若先从太祖时期有不法行为的周王入手,剪除藩王的同时也能起到威慑作用。
本书来自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